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如何摘取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的中国式突围

2016-03-28 08:282570澎湃新闻

过去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燃气轮机自主化之路可谓荆棘遍布:“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路线收效并不理想,在与外方的合作中,中国企业始终被隔绝在核心技术研发之外,被动受限,关键部件也依靠进口。外企的专利封锁加上自身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中国燃气轮机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从新机市场到利润更为丰厚的服务市场,外企主机制造商几乎占据了中国燃机市场所有份额。

放眼国际,近年来燃气轮机行业风起云涌,兼并重组激烈,巨头垄断之势加剧,留给中国企业的机会窗口似乎越来越小。但一个偶然的契机,令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集团之一——上海电气成功击败两家出价更高的竞争对手,以4亿欧元竞得欧洲老牌燃气轮机制造商意大利安萨尔多公司40%股份。收购谈判从启动到签约,历时仅6个月。

好运并未就此打住,欧美电气巨头之间的并购交易,令安萨尔多和上海电气意外获益。与意大利企业的联姻,不仅让上海电气获得了最急需的燃气轮机技术专利,还使其拿到了欧美燃机市场的入场券。

新玩家入局,全球燃气轮机市场洗牌开始。

艰难自主化之路中的偶然机遇

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将其誉作“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并不夸张,超大型燃气轮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造的机械装备。

研发和制造难度有多大?以目前全球最大的燃气轮机为例,其重量相当于一架加满油的空客A380,出力相当于1200辆保时捷911汽车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但核心部件的精度误差却最多仅为几十微米。

“安萨尔多作为一家区域性公司,能有100多年历史,它的产品和技术全是好东西,大多是中国公司所不具备的。微型燃机、核能、煤电技术都非常好,我们在收购时都作为考虑项之一。但这些都不是最优先、最紧急的,上海电气首要考虑的是重型燃机技术。”亲历收购全过程的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文对澎湃新闻表示。

之所以对“金字塔顶”的重型燃机技术如此渴求,要从中国艰难的自主化之路说起。

中国的燃气轮机研发起步较晚,最早还是从前苏联引进的。2001年,发改委发布《燃气轮机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工作实施意见》,决定以市场换取技术的方式,进行技术引进,通过上海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和外企合作生产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技术。

然而,由于燃气轮机设计研发的高精度高难度及外企技术封锁等原因,十余年的“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方如愿掌握核心技术。据澎湃新闻了解,上述中外合作项目均不涉及燃机设计研发合作。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只能采用来图加工方式完成制造和销售,却无法参与联合研发,更别说涉足利润更为丰厚的燃机服务环节。

不仅如此,目前国内燃气轮机市场几乎全由外企把持。无法摆脱技术依赖,突围似乎越来越难。

一个偶然的契机出现。受欧洲经济环境影响和其自身战略发展方向选择,2011年后,意大利军工集团芬梅卡尼卡决定出售旗下的民品业务,其中就包括安萨尔多能源。与第一梯队“三巨头”美国通用电气(GE)、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不同的是,这家老牌欧洲企业颇为低调,却是全球第四大燃气轮机制造商。此前,一家欧洲企业曾提出以13亿欧元甚至更高价格收购,但在意大利管理层和工会坚决反对下落败。得知安萨尔多母公司回绝该公司之后,上海电气看准机会,迅速向其伸出橄榄枝。

4亿欧元的门票:中国企业一只脚踏入欧美燃机市场

由于缺乏了解,中国企业的热情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回应。此时,韩国一家知名电气制造商介入,目的和中方一样,希望通过收购获取缺失的核心燃机技术,出价12亿欧元。但韩国企业提出与上述欧洲企业相同的绝对控股要求,基于同样的担心,安萨尔多工会又开始反对,收购再度陷入僵局。

两次波折后,意大利政府安排国家战略基金FSI受让了安萨尔多能源公司85%股权。2013年底,上海电气高层应邀赴意大利拜会了FSI总裁。

据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郑建华回忆,双方一见面,上海电气便开门见山,给出承诺且要求公平合理:第一,要参股安萨尔多,希望是大股东,但也不是“一上来就非控股不可”。第二,收购价钱可以商量,但技术要全面共享,尤其是研发技术和服务技术。第三,只要安萨尔多经营良好和健康,原来的管理团队可以继续保留,员工可以不裁员。第四,上海电气必须是安萨尔多的唯一产业股东。第五,上海电气将与安萨尔多一起共享中国与全球市场,并一道出资研发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燃气轮机且共享知识产权。

进退尺度清晰明了。“上海电气看重的、需要的技术,并非是安萨尔多20多前和其他公司合作的重型燃机技术,而是2005年以来安萨尔多自己发展的新型产品和相关技术能力。”陈学文说,作为一家欧洲百年老店,安萨尔多有其特长的产品和技术,否则无法在欧美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安萨尔多的燃机技术师承于德国西门子,但真正吸引上海电气的,是十年前安萨尔多与西门子联合研发协议终止后,安萨尔多自主发展起来的完整的燃机研发和设计技术和独立完成燃机整机研发的能力。

以上五条一下子打动了FSI总裁,并马上向意大利政府报告。中国公司的诚意也让安萨尔多公司管理层看到了新的增长空间:深度扎根巨大的亚太市场,对于这家老牌欧洲企业来说,很可能成就其百年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2014年5月8日,上海电气出资4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40%股权及双方一揽子合作计划签约仪式在热那亚安萨尔多公司举行。同时双方还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包括在重型燃气轮机的技术、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自此,上海电气获得安萨尔多董事会3个席位,仅次于基金。

从2013年展露收购意愿到签署协议,上海电气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完成收购,在跨国并购案中堪称神速。2014年11月,上海电气与安萨尔多在上海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家负责整机的研发、工程、生产、技术服务,另一家负责燃机高温热部件的生产和维修。

据澎湃新闻了解,前者中方控股,后者名义上由意大利安萨尔多占股60%,上海电气占40%,但考虑到上海电气在安萨尔多本身还有40%股份,所以从财务收益角度看,上海电气合计占有热部件公司64%股份。在实际管理上,该公司的管理层由上海电气任命,日常运营是服从上海电气内部管理规则和程序,并只能将产品销售给上海电气,因此是中方完全控制的企业。将热部件公司单独成立,并在形式上由安萨尔多占大股,主要是出于后续的商业考虑。

最关键的是,中国企业的角色从被动者变为主导者,这为中方吸收技术及联合研发开了好头,也解开了之前国产化推进不顺的症结。

在陈学文看来,收购安萨尔多有两层战略意义。

其一最为直观,中国公司得以与安萨尔多一起成为重型燃机技术的拥有者,通过联合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上海电气将成为国际化的燃机公司。

“当时我们的判断是,今后欧洲有什么好事儿,咱们都有份。欧美有些技术合作领域或者说实验室对中国是不开放或是不那么容易开放的,通过安萨尔多,我可以和全球最领先的技术研发团队合作,这是事实,也不用避讳。”他坦言道。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很快,他所谓的这种雨露均沾,成为了现实。

意外收获:GE收购阿尔斯通 上海电气间接受益

去年9月,GE收购阿尔斯通交易案获欧洲最高反垄断机构点头。欧盟监管机构曾担心GE的收购交易将导致欧洲的大型燃气轮机价格上涨。欧盟声明称,为安抚监管机构的这种担忧,通用电气同意向意大利安萨尔多能源公司出售“阿尔斯通公司燃气轮机业务部门的核心部分”,其中就包括阿尔斯通的GT26型(F级燃气轮机)产品线,及其GT36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正在研发一款H级的燃气轮机产品。(根据工作时燃烧温度的高低和机组功率大小,燃气轮机共分为A-H八个级别。燃气轮机的进气温度越高,级别越高,热效率也越高。)

此前,安萨尔多的技术特长以E级、F级和小F级为主。意外获得阿尔斯通的部分资产后,安萨尔多将阿尔斯通的F级和H级技术收入囊中,进一步补全了产品线,跻身燃机第一梯队的实力也随之增强。

陈学文称,很意外,上海电气对安萨尔多发起收购时,并未料到能从阿尔斯通收购案中获益。安萨尔多从阿尔斯通收购的技术,上海电气也会参与共享。但这并不包含在两者原先的合作合同中,今年会再进行商议。据其透露,目前上海和意大利的团队已经开始联合研发下一款先进燃机,今后在亚太包括中国市场销售的燃机将是双方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的产品。

在全球市场划分上,双方也各有侧重。上海电气侧重亚洲、大洋洲市场、拉美50Hz市场;安萨尔多侧重环地中海区域、美洲市场;中方出资或资助的、中国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项目由上海电气优先承接。“欧洲比较饱和,但是中东、非洲、拉美市场还是很旺盛。亚洲市场很繁荣。”陈学文说,上海电气作为最顶层的母公司,只要安萨尔多每卖出去一台燃机,上海电气都有收益。而上海电气在中国、在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卖的燃机,安萨尔多也享受部分利润。互有侧重,但互利共赢。

重塑全球燃机市场格局

如果说收购阿尔斯通是GE将两名欧洲竞争对手之一逐出了市场,最终结果却是,这一工业巨擘间接为中国玩家入局铺平了道路。

此前,燃机行业的全球座次一直相对稳定。咨询公司McCoy Power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GE坐拥全球燃气轮机市场半壁江山,市场份额51%。西门子位列其后,占23%,三菱-日立占13%,阿尔斯通占7%,安萨尔多占3%。上海-安萨尔多组合的出现,加上GE剥离阿尔斯通部分资产出售给安萨尔多后,世界燃机行业的力量对比正悄然发生变化。

陈学文拿美国ASME标准做了形象比喻。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自成立以来,组织制定了许多众所周知的机械装置法规和标准,从最初的螺纹标准开始到现在,已发展了超过600项标准和编码,这些标准被全球90多个国家所采用。

“十年以前,ASME是阿尔斯通(Alstom)、西门子(Siemens)、三菱(Mitsubishi)、通用电气(GE)。2016年的ASME就不一样了,安萨尔多-上海(Ansaldo-Shanghai),西门子(Siemens)、三菱(Mitsubishi)、通用电气(GE)。因为阿尔斯通一拆为二,E级燃机的进了GE,F级、H级燃机进了安萨尔多。A发生了变化。”他说。

澎湃新闻记者在陈学文的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安萨尔多收购交易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照片。

据了解,仅去年,上海电气在中国市场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竞争获得了6套F级燃机订单,并已经和安萨尔多合作在亚洲市场获得订单。现在也已经开始向中国和南亚客户提供燃机服务,首批订单已经签署,并在执行中。

“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像上海电气的煤电中外合资项目,我们就是牢牢掌握了主动权,第一我们一定要控股,第二我们一定有自己的研发技术。”陈学文说,过去中国从上到下都觉得燃机很神秘,老外很强大。也有不少类似于“欧美设计才是高端品牌,让老外做高端研发,中国人发挥市场优势、销售优势、第三方制造优势就好”的评论。“这种声音是有市场的,但我们从来不这么认为。你这么认为就死了就错了,一定会死的。”陈学文说。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