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焚烧、填埋两不宜的厨余垃圾 该拿你如何是好?

2016-05-12 08:203190环卫科技网
     之一:厨余垃圾治理专家谈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达50%左右,对其进行单独收集处理是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关键。因此,“推进厨余垃圾处理”也成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今年生活垃圾综合治理7项重点任务之一。那么,随之而来的收运、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该如何有序实施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及地方环卫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是如何看待厨余垃圾处理的呢?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任连海

前端源头分离 末端可协同处理

厨余垃圾主要来源是居民家庭中加工食品残余物和餐后废弃的剩饭、剩菜、废弃食用油脂。目前,我国的厨余垃圾大多还是与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处理的。有些在转运站会有分拣,分出的厨余垃圾,或堆肥、或焚烧、或填埋。有些城市,如杭州、广州、深圳已开始尝试源头分类、单独处理,如杭州天子岭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做到了单独收集和单独处理。但这种处理方式还只是尝试阶段,技术路线还不是很成熟,需要从标准、规范上进一步完善。

鉴于物流途径的不同,从源头上将厨余垃圾与日常生活垃圾分开而单独收运,其成本还是较高的。有人提出使用家庭粉碎处理机,将厨余垃圾破碎后通过市政排水系统处理。从污水处理的角度看,这会加重排水管网设施的管护成本,促使进厂污水水质变化,毕竟厨余垃圾有机质含量高,这些氨氮浓度高的大量进水,势必增加了污水厂的运行负荷,不同程度地会影响处理效果。当然,这种顾虑也许只是暂时的,随着我国排水管网的设施建设更新改造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用水成本),在大城市的高端住宅社区推行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也未尝不可。现阶段,可以考虑与餐厨垃圾协同处理,比如依托已建成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一并处理,但是需要配置预处理设施,先将混合收运来的厨余垃圾尽可能纯净地分选出来,然后进入后端的处理系统,一并处置。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

借鉴国外模式 为资源化利用找出路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不具备大面积推行厨余垃圾单独收集的条件。从已经开始试点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的实践看,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成本较高,个别试点社区达到2000~4000元/吨(包括收集、运输、处理),这样的成本已经背离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初衷。

厨余垃圾通过厌氧处理,沼渣、沼液本来都可以作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而现在由于沼渣没有去处,只能焚烧;沼液也因没有去处,还要作为废水处理,这样,厨余垃圾资源化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现阶段,肥料化利用需要统筹规划,才能有效地推进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生物降解有机垃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饭店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粪便等。随着垃圾分类管理的深入和推进,来自于居民家庭的厨余垃圾,过期食品类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这些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能否就地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也有容量问题。此外,就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资源化利用,也有个顺序——便于利用且有市场出路的优先利用。

从现有的实践看,村镇地区可以学习德国模式,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即村镇生活垃圾推行厨余类有机垃圾分类收集。首先,大多数村镇人口密度小,流动性小,大家作息时间基本相同,彼此熟悉,沟通和交流多,只要政府组织引导得当,完全可以搞好分类收集。此外,村镇附近有足够的农田、林地等能够接受并需要有机垃圾肥料。城市地区,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厨余垃圾管理的经验,兼收并蓄,取得最佳效果。比如日本,日本城市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没有能力接纳肥料化应用。所以,他们就将厨余垃圾列为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出于卫生考量,尽管是单独收集,但要求居民在厨房中尽可能把水沥干,并作为可燃垃圾和其他垃圾协同处置。

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

通过不同社区实践 评估成本和效益

江苏省苏州市的厨余垃圾处理,在今年2月被纳入到了该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实施方案中。作为分类减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4月在部分试点社区展开。其中,有3个社区被纳入了试点。这3个小区是按高档、普通和农村拆迁小区3个类型选择的。主要目的是想全面了解不同社区环境因素对厨余垃圾分类的影响。

这些试点社区的每个家庭将厨余垃圾直接投进透明收纳盒,放在指定位置,每天上、下午两个时段,工作人员会将装有厨余垃圾的透明收纳盒收集起来。这些厨余垃圾由社区负责收集、配有专运车辆,通过生化处理机就地处理,处理后的产品用于小区绿化。其厨余垃圾处理机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采购,委托社区物业或专业公司运行。

为提高居民的配合积极性,按居民投放的厨余垃圾数量和准确度进行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网络流量和日用品。工作人员通过扫码、称重、物料识别,对透明收纳盒中的厨余垃圾给出积分值。因为积分主要来源为厨余垃圾,还是可以调动居民积极性的。通过试点实践,苏州市相关部门总结经验,包括排水水质、周边环境影响评价、减量化效果,节省的终端处置费用及再生产品的经济效益测算。到今年年底,相关部门会拿出一份厨余垃圾分类评估报告,明确整个流程的费用,需要关注的环节,哪类社区运行效果更好,为下一年的推广提供实践依据。(来源:中国建设报作者:刘喆)

之二:家庭厨余垃圾为何难分离?

如果厨余垃圾被正确分离,既可以减少异味,也可以实现堆肥等再生利用。然而,自2009年北京开始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开始,7年来,设置在街头和小区的组合垃圾分类箱依然存在着混装的问题。一位从事垃圾回收工作的业内人士说,从北京居民家中分离出来的厨余垃圾还不到实际产生量的10%。

家庭垃圾 厨余占一半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农光里的张女士有个五口之家,家中除了她,还有丈夫、4岁的女儿甜甜以及孩子的姥姥姥爷。早餐,姥姥煮了一锅面条,甜甜剩了大约1两被倒掉;午饭,老两口做了凉拌黄瓜和芹菜炒肉,芹菜叶子和黄瓜皮大约2两;晚饭3菜1汤,冬瓜排骨汤、空心菜、辣椒炒肉和西红柿炒鸡蛋,剔出了5两骨头和4两菜叶菜皮,再加上一些芒果皮、苹果皮,张女士家产生的厨余垃圾大约1.5斤左右。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的垃圾:姥爷爱抽烟,随手将整个包装盒扔进了垃圾袋,张女士刚刚收到的快递包装袋,也跟着甜甜刚吃完的香蕉皮一起扔进了垃圾袋……通常在晚饭过后,张女士会将约4斤左右的垃圾全部整合进一个大垃圾袋。通常,哪个垃圾桶有地儿,张女士就把垃圾袋扔进哪个,从不注意是否实现了垃圾分类。

张女士一家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在大多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着。根据测算,一个人平均一天产生1公斤垃圾,按照平均一个家庭2.5个人计算,一个家庭日均产生垃圾2.5公斤,这其中有一半左右是菜叶、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厨余垃圾,而且这些厨余垃圾,都没有得到有效分离和回收再利用。

厨余垃圾为何难分离

原因1

嫌麻烦

在很多小区和街头的垃圾桶站,居民一般能看到3种垃圾桶:绿色厨余、蓝色可回收和黑色不可回收。

昨天中午,气温已经逼近30摄氏度,丰台区建欣苑小区内,一位女士提着一袋垃圾走出单元门。3个颜色的桶摆在眼前,这位女士并没有仔细辨认垃圾桶的回收功能,而是随便打开一个盖子,直接扔了进去。“三个摆一块,我哪儿知道选哪个,扔个垃圾而已,干吗搞这么复杂。”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面前出现两种选择的时候,非此即彼反而很好选择,但如果出现3个以上的选择,难度则会陡然上升,反而不知道该选哪个了。垃圾分类也是如此,不知道扔进哪个,也就随便扔了。

在朝阳区秀水园小区里,有好几个分类垃圾桶站,3个颜色的垃圾桶一组,记者分别翻看了3个颜色的垃圾桶,桶内“鱼龙混杂”,玻璃碎片、塑料瓶、塑料袋、食品等垃圾应有尽有,完全没有分类的迹象。

一会儿,两位保洁员来到桶旁,他们将厨余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出,慢慢分拣,再装进自己推来的三轮车上的厨余垃圾桶里。“我们是专门管垃圾分类的,居民扔到桶里的,我们负责拿出来,再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我们送去垃圾站,其他的垃圾,小区里有人收。”保洁员说,很少见到居民能正确投放分类垃圾。

原因2

分了半天垃圾还是装进一个车

在海淀区世纪城附近的一处居民小区内,李先生从家里拿出了两个装满的垃圾袋,一个里面是菜叶骨头等厨余垃圾,一个装的空牛奶盒、饮料瓶、用剩的环保餐盒等可回收物。李先生将两个垃圾袋分别投进了楼前的厨余垃圾桶和可回收垃圾桶。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努力只是徒劳。

小区物业人员蹬着垃圾车过来清运垃圾的时候,还是把两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全都倒进了一辆垃圾车里,记者看到,李先生分好的垃圾被混在了一起,统一被运走。

“别人不分类,我还不是白分了?”“我分了,运走的时候是不是又混一块了?”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位市民,都有这样的疑虑,而且记者在多个小区都见到3种垃圾桶内的垃圾最终被混合倒进了同一辆垃圾车。而在一些环保人士看来,混运对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混合垃圾”含水量高

“厨余垃圾混了又能怎么样?反正跟着其他垃圾一起处理呗。”许多市民可能会对垃圾不分类的做法不以为然。垃圾焚烧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垃圾场收回的垃圾中,含水量占垃圾总量的近40%,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厨余垃圾。按照操作流程,垃圾要首先在储存池里停留几天,待水分基本沥干再进入焚烧炉。然而在沥干的过程中,天气炎热的情况下,厨余垃圾中的有机物会加速腐烂分解,产生臭味,影响周边环境。除了影响环境,如果含水量高的厨余垃圾太多,还会增加焚烧成本。

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垃圾焚烧炉的炉温要达到800摄氏度以上,如果水分太多,要更卖力地焚烧才能达到这个温度。另外,如果填埋厨余垃圾,其中的水分也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近些年再生资源价格下跌近三分之二,居民交售废品的积极性降低,捡拾废品的也相对减少,回收人员的萎缩,造成一些原本可回收的垃圾进入了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进入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垃圾总量为672万吨,2014年为733万吨,2015年为790万吨,平均每年增加60万吨左右。“60万吨相当于一个中型垃圾焚烧厂一年的处理能力,这无疑增加了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运转压力,因此减少厨余垃圾混入量,减少焚烧垃圾的水分和有机物含量,才能有效缓解这种压力。”

垃圾桶三个变两个

为了推动厨余垃圾的回收,从今年2月份开始,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做了一个实验,在3个小区518户居民中设置了8个垃圾桶站,和传统的分类垃圾桶不同的是,这里只有两种桶,绿桶和黑桶,绿色收集厨余垃圾,黑色收集其他垃圾。“我们首先简化了对厨余垃圾的定义,就管它叫‘烂’货。”负责此项实验的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权说,“我们告诉居民,只要放着会烂会长毛的东西,就是厨余垃圾。”

在这个实验中,居民只要将“烂”货专门放进一个塑料袋,投放垃圾的时候,把这个塑料袋里的厨余垃圾倒进绿桶,再将塑料袋扔进黑桶,即可完成分类。每天,厨余垃圾监督员会来到桶前拍照、检查是否误投、二次分拣,测量厨余垃圾回收量,还会有专业的厨余垃圾中转站的车辆来回收厨余垃圾。公司还开通了“绿猫”微信公众号,随时更新厨余垃圾回收的数据、进展以及问题,让居民及时得到反馈。

另外,虽然撤掉了收集可回收物的蓝桶,市民可以通过“绿猫”微信公众账号,注册之后,通过app手机软件实现一键呼叫上门回收。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位于花市北里西区6号楼的8号桶站,监督员庄师傅正好前来测量。打开“厨余”绿桶,里面大多是菜叶果皮,庄师傅用工具简单翻了翻,发现了一个塑料袋,麻利地夹起扔进了旁边的黑桶,“今天误投的比较少。”然后,他拿着一根标着刻度的铁棍探进垃圾桶,厨余垃圾的表面刚好没过第四个格子。“一开始的时候,这桶里的垃圾连第一个格子都没到呢。”

目前实验已经开展了10周,记者在统计数据中看到,本周累计正确投放厨余垃圾总量668公斤,和第一周545公斤相比,投放量增加了20%。“虽然现在误投的情况还比较多,但养成分类厨余垃圾的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权说,该实验将长期进行,并有望在更多小区推广。(来源:北京晚报作者:叶晓彦)

之三:家用厨余垃圾处理器为何无人问津

家人吃剩的饭菜,孩子用过的尿不湿等家用垃圾,都能通过垃圾处理器完全粉碎跟水一样排入下水道,主妇们可以不再因垃圾杂物堵住下水道而烦恼。在东莞,就有这么一家制造企业,多年来致力于垃圾分类产品的研发,然而,由于消费者环保认识不足及整个行业渠道营销传统化,该环保家电未受到广大家庭的青睐。据介绍,目前家用垃圾处理器在国外一些国家普及率高达70%以上,但国内家庭却鲜少问津,让这一新技术产品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垃圾从厨房源头灭

生活中的饭渣剩菜如果不小心掉入水槽里,很容易会引起下水道堵塞。“如果可以把垃圾直接处理掉,像水一样直接排走多好”,家庭主妇刘女士一说起经常出现的下水道堵塞问题,就直皱眉头,她说,食品残渣堵在下水道内很臭,每次疏通都让人更难受。

“我们专研的垃圾处理电器不仅能处理厨余垃圾,甚至尿不湿都能同时处理掉”,东莞一家电器公司创始人宋建玲告诉记者,该公司近年来专攻家用垃圾处理器,可以把垃圾直接消灭在厨房源头里。据介绍,该处理器一般都是安装在厨房水槽下面,能将剩饭菜、鱼刺甚至是骨头、玉米等各种餐厨垃圾在短时间内粉碎,然后被自来水冲到下水管道中流走。

宋建玲说,公司此前给一些知名品牌做了十几年代工小家电的配套生产。在一次国外考查时,宋建玲发现,欧美等国家不少家庭都必备垃圾处理器,而在国内这种产品却几乎没有见过,也鲜有公司涉足。宋建玲判断,这种新型的环保厨房电器在中国也将大有市场,而且公司在技术上也能攻克。2007年,在投入巨资研发后,一款垃圾处理器开始试产试销。果然不出所料,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关注,目前年销量可达15万台。

环保产品仍难热卖

据介绍,在一些发达国家,家庭厨房垃圾处理器比较普遍,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这种设备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总体来说,国内购买使用的家庭占比仍很小。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民用食物垃圾处理器销量不足100万台,普及率不及0.1%,而且主要是以别墅和新建高端小区配套为主

据其分析,前期产品的购买费用及每月的处理费用是阻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她举例称,家用垃圾处理器市场零售价在1500~3000元,正常可以使用15年以上。除了这笔花费外,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天会增加电费0.21元,每天增加的水费为0.06元。一个月算下来,开支约在10元左右。虽然这笔费用并不高,但如果让消费者主动掏腰包购买较为困难。据悉,目前购买这类产品市民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大都是环保意识比较高的家庭,沿海地区包括东莞在内的家庭内鲜有购买这类产品。

虽然推进速度比较慢,但宋建玲对从事这一行业仍引以为傲。在今年参加北京建筑博览会等几个大型展览后,该公司官网每天有至少600多的IP访问,每天都能接到40个左右的合作电话。她预计,公司2015年有望迎来更快速的增长。

令宋建玲高兴的是,厨余垃圾环保化处理也被提上各地政府的议程。2012年开始,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都先后成立了由市长挂帅的垃圾处理减量节排工作领导小组,深圳更是着手相关立法工作,拟在新建楼盘强制推广使用食品垃圾处理器。

宋建玲认为,政府的有力推动将大大促进垃圾处理器行业的发展,真正从源头上实现“减量节排”,从而缓解垃圾围城的问题。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