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华龙一号”主泵制造咋样了?首堆工程进展好于预期!

2016-05-19 08:072700中国能源报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5月7日消息称, 一年前浇筑下第一罐混凝土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自开工以来,工程建设情况良好、受控,工程重大里程碑节点均按照计划如期实现。

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利根表示,截至目前,福清5号机组正按照62个月的总工期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等进程。“总体而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进展好于预期。”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所在的福清核电站位于福建省福清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一次规划、分期连续建设。1-4号机组建设采用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50亿千瓦时,将进一步推动“绿色海西”建设。

公开信息显示,“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达80%以上,设计技术、软件实现自主化,极大改变了我国核电过去被进口“卡脖子”的状况。华龙一号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共获得700余项专利和100余项软件著作权。而福清核电站是目前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自主化、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核电站之一。

在安全性方面,“华龙一号”全面平衡地贯彻了纵深防御设计原则,设置了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在安全性上完全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反应堆采用177堆芯不仅可使发电功率提升10%,同时也降低了堆芯功率密度,提高了安全性;创新地采用了“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以非能动作为能动系统的有效补充,为核电安全运行提供多层安全保障;双层安全壳,能够有效保障放射性物质不会外泄,能够抵御商用大型飞机撞击,能够抵御类似引发福岛核事故震级的地震。

作为备受瞩目的全球首堆,福清5号机组建设史无前例,处处彰显着合作和创新。

信息显示,福清5、6号机组采用业主公司负责下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更加注重业主公司和工程公司在项目管理上的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作为业主公司,福清核电的责任更加明确和重大:业主对整个项目管理具有监控权,也有对设计进行审查和对重大变更进行管控的权力,还有对重要设备制造和建安施工的监督权,更有对重大事项的否决权。然而,业主主导权更意味着责任,要用更多担当来引领整个华龙团队克服困难。

一项超级工程从无到有,离不开科研院所、承建单位、业主公司、设备厂家以及相关工作链上各个环节的合作,以及高效率的运转。

据了解,为提高效率,华龙一号工程采用了“互联网+”模式。华龙一号的研发涉及70多个专业,有上千名各地设计人员同步参与,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协同开展设计,利用互联网和图像数据同步重建技术,搭建起了三维综合设计平台,通过同步参数,避免了因各专业设计配合不当而发生的碰撞问题以及因此可能造成的返工和工期延误。而在以往核电项目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处理上万起因为配合不当而引发的问题。

链接

“华龙一号”主泵制造咋样了

2008年,中核集团、哈电集团与安德里茨集团签署福清、方家山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反应堆主冷却剂泵组采购合同暨技术转让、产品分包合同,而华龙一号主泵采用安德里茨集团轴封泵技术。

作为核电厂一回路核心设备,主泵生产周期长,制造难度大,对项目进度具有关键作用。中核集团对主泵制造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主泵专项工作组,建立双方高层定期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和督促解决主泵供货过程中的问题,全力保障“华龙一号”首堆主泵供货。

从2015年年末至今,中核集团为华龙一号主泵多次协调:

2015年11月,中核集团总经理钱智民带队赴福清核电现场、北京、哈尔滨哈电集团总部沟通协商,对华龙一号主泵问题进行紧急协调。此次协调列出关键路径节点,明确前期各项工作。

2月7日,钱智民在中核集团总部与哈电集团召开华龙一号视频协调会,进一步深化高层协调机制,明确双方集中力量确保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的设备按期供货。

4月21日,钱智民率团赴奥地利,再度协调华龙一号主设备,并就福清核电5、6号主泵供货与相关方达成一致,将全力以赴实现华龙一号首堆工程项目主泵如期交付。

5月9日,中核集团与哈电集团召开“华龙一号”视频协调会议认为:“华龙一号”主泵当前的整体进展与供货计划匹配情况良好,质量进度受控,能够确保满足“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福清核电5号机组供货要求。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桂冠电力:广西省1-2月水电利用小时好于预期
3月31日桂冠电力发布2015年年报,公司2015年通过以增发价格为4.46元 股,向大唐集团发行24.59亿股,向广西投资发行11.35亿股,向贵州产投发行1.89

0评论2016-04-03313

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好于预期 政策密集出台
近日,工信部发布《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这是继今年下半年《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等多个政策连续出台后,国家层面发布的又一项工业节能减排措施。

0评论2014-11-2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