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绿色环保产品为何处境尴尬?

2016-08-31 09:22530中国环境报

里约奥运会刚刚闭幕。在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争金夺银。与此同时,很多中国的环保绿色产品也在里约奥运会上纵横捭阖,拿了不少“金牌”。从摔跤垫到列车,从吉祥物玩偶到颁奖服、餐具、空调、热水器等,都有中国制造的绿色痕迹。

但与奥运会中国绿色产品热相比,国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反应冷淡了很多,甚至可以用尴尬两字来形容。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局面?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市场绿色产品处境尴尬,原因是多方面的。

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用绿色标志来标明产品在制造、配置使用、处置全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但现实生活中,国人对简称“十环”的中国环境标志了解不多。每年六五环境日,环保部门都会在广场、街道上进行宣传,但宣传绿色产品的也不多。

绿色产品的售价通常较高。其生产不同于传统产品,如绿色食品的制造及原料产地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食品中不能含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细菌,化肥、农药的残留量必须低于相关的国家标准。在原料作物的栽培、生长期间,要科学控制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剂量,灌溉用水要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同时,生产加工过程要符合相关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要求,包装、储藏、运输、销售过程也要符合相关规定。最终销售的产品,要经过监测机构根据绿色食品的相关标准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因此,绿色产品的价格往往要高于传统产品。

此外,绿色产品的政策设计上也存在问题。消费者进入商场,不管商场的大或小,很少看到设有绿色产品销售的专门区域。并且,国家在政策上也没有相关的激励政策。

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进一步加大绿色产品的宣传力度。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绿色产品,做到家喻户晓。引导消费者主动选择和消费绿色产品,形成购买绿色产品的潮流。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进一步加大绿色产品生产力度,提供更多绿色产品。同时,鼓励企业实行绿色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进一步降低成本,让公众消费得起。

国家应出台有利于绿色产品发展的政策,促进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明确规定,在销售环节,要将绿色产品设置在特殊区域。要让一部分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先识别出来,予以购买,之后再进行推广。

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的要求,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要选取基础好、风险小的产品开展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试点。

学习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的经验。当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整体上还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欠缺,政策法律协调性差、操作性不强。如《政府采购法》只是笼统地将“保护环境”作为政府采购的公共政策目标,在原则上规定了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对如何在政府采购中保护环境、促进政府绿色采购,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具体措施。

政府实施绿色采购有助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促进绿色产业市场的形成。笔者建议应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制定绿色采购法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在实践中,各国纷纷推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政策和措施。如在丹麦、日本,由国家推出可持续采购政策,指导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与团体推动绿色采购。美国政府主要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德国自1979年起推行环保标志制度,规定政府机构优先采购环保标志产品。绿色采购的原则包括禁止浪费,产品必须具有耐久性、可回收、可维修、容易弃置处理等方面。

当前,急需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选择那些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中,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技术标准,而且要按照产品生命周期标准,使产品从设计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到废弃的全过程,都要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