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崔源声:被动房顺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

2016-11-29 09:13870中国节能网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如何做到北方冬季不用取暖设施,南方夏季不用空调降温除湿呢?“被动房建筑所具有的恒温、恒氧、恒湿、恒静的特性,仅仅依靠建筑材料及其围护结构的设计,就能达到舒适的室内温度,不需要主动提供能源,就能满足人们冬暖夏凉的要求,既能节约能源,改善大气环境,又能满足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谈起被动房建筑,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所原副所长、首席专家、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联盟主席崔源声可谓滔滔不绝,为中华建筑报记者详细介绍了被动房的历史、相关政策和在我国开展情况。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所原副所长、首席专家、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联盟主席崔源声

被动房是时代要求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

崔教授介绍说,被动式房屋最早起源于德国,但其灵感却来源于中国古代窑洞这一类建筑形式的启发。现如今德国在被动房的探索和实践上走在世界前沿,欧美一些国家也形成了不少专业知识、技术和法规,在被动房的实践上率先突破。在我国,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节能建筑的推广潜力巨大。

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一个耗能大户,与工业、交通并称为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当前,我国建筑使用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重达30%以上,同时存在建筑业总体效率底、高污染和建筑平均寿命短的问题,如我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用能是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平均建筑寿命只有30多年。

在建筑节能方面,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例如,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保温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其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十三五”的根本要义。2015年8月3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出台的《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里,提出要“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2016年2月23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这是第一次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提出支持发展被动式建筑的方向性指导意见。

为此,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牵头,曾分别在秦皇岛市和天津市组织召开了两次我国建材行业的被动房技术交流大会,并于2014年4月成立了中国被动式集成建筑材料产业联盟,这是国内第一家成立的有关被动房的跨行业的产业联盟。

促进产业升级 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崔教授认为,与传统节能建筑相比,国内发展被动房建筑意义重大,表现为:

其一,大大缓解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被动房能耗仅为普通建筑的1/10~1/4,以北方采暖地区估算,如建成被动房,可以在2050年时累计节省34亿吨标煤,并将每年采暖能耗增量控制在100万吨以内。如果在10到20年内在全国普及近零能耗的被动房(被动房2.0和3.0),那么每年将为国家节省30~40%总的能量需求,意义十分巨大。

其二,全面提升建筑质量,满足人文情怀及舒适度要求。被动房可以提供更高的居住品质,室内温度一年四季保持在20℃~26℃,房间全年有新鲜空气,不潮湿,无霉菌,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同时,由于被动房施工中非常强调气密、保温等施工细节,还可以改善粗放式施工,对于工程质量也有促进作用。

其三,促进节能产业升级。符合被动房标准的外窗、滴水线条、护角胶条等构配件,由于技术要求较高且应用不多,国内很少生产,有些还要从国外进口。如能大面推广被动房,对国内建材产业的升级有很大帮助。

其四,有助于解决南方集中供暖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长江流域集中供暖的呼声越来越多,但是受限于我国能源供给能力以及供热管网尚未构建等因素,短期内难以实现,若采用被动房,则无需再考虑集中供暖问题了。

按需定制 建立中国特色的被动房标准

从社会各界看来,被动房被认为是国外引进的“新生事物”,是高科技、高成本的代名词。其实被动房关键点无外乎:严格遵守保温隔热要求,建筑高气密性、高效节能门窗和无热桥处理以及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根本目的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建筑健康性、舒适度。所以,建立中国特色的被动房标准, 让被动房本土化是当务之急。

崔教授认为,首先,要根据五个气候带的不同设计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指导文件,即编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不同气候区的指标体系。

其次,基于计算工具是开展被动式低能耗住宅设计和认证的重要手段,我国的被动房建设还需开发研究实现这些指标在不同地区的主要技术手段与通用设计计算工具。同时,在检测评估环节,我国需要有气密性、室内环境与建筑能耗等一系列的实际能耗监测标准。

再其次,被动房的产业支撑如高性能门窗、外墙外保温体系、能源系统设备等建筑部品及设备,需要提升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价格,加快产业化与本土化进程,这是解决被动房发展的关键问题。

任重道远 被动房本土化道路长且艰

“无论是产业界还是普通大众,对被动房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障碍,而要打通这些障碍,要经过5~10年的努力。”崔教授认为,这些障碍包括政策障碍、技术障碍、装备障碍和成本障碍。

政策障碍包括除了国家的第一批试点项目外,具体的政策措施在国家层面还没有看到。在各个省级层面,山东省对被动式建筑的公共示范项目给予了每平方米上千元的补助;然而对于民营项目,还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资金支持,最近据说有些改进。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信贷、税收、教育和培训、宣传和引导、城市规划、验收、施工、设计、标准制定、节能奖励、面积核算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上,各地方政府还缺少具体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技术障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通大众或业界对被动房技术基本上都没有涉猎过,学习成本太高;二是如果说起真正的技术含量,那就是搞出性能既好于普通房屋,而价格又不高于普通房屋的被动房,是不容易的。

要开发本土化和本地化的技术产品,包括高性能隔热保温材料,特别是结构自保温材料;要在成本上大幅度下降或让市场可承受,这些都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障碍问题。

装备障碍主要指的是配套于被动房的新风系统和新能源系统。目前国内的示范项目,为了省事和降低成本,大多数采用空气源热泵来实现设计指标。空气源热泵不能说不好,只是和土壤源能量利用系统比较,热效率不是太高。从长期运行的成本考虑,土壤源能量利用系统应该是首选。但是,大家对土壤源的能量交换利用系统还不是很熟悉,还没有普遍采用这项好技术。

成本障碍似乎是目前国内被动房推广的最大障碍。当向人们介绍被动房的好处时,大家都认为不错,一问价格,除了少数人认为这是下一代产品应该贵点外,多数人都感觉到比较贵;要想推广到低收入的广大农村地区,难度就更可想而知了。

崔教授最后谈到,尽管被动房作为新一代或下一代建筑,在欧洲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而在我国还只是刚刚开始,全国有近一半省份还没有被动房样板间。因此,被动房在中国化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无论从政府推广度、社会认知度、设计主动化、材料本土化、施工专业化等各方面都还在发展进程中。要从政府和市场方面深入细致研究被动房的推广条件,让社会各界接受被动房概念。同时,尽快借鉴、学习并结合我国不同气候地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特点,制定符合各地实际建筑能耗规划以及标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宜居生活的被动式建筑。在此基础上,加大绿色建材研发,争取材料本土制造,从而控制建设成本,让群众能够接受被动式建筑。此外,应大力开展专业、系统性的施工管理培训,创建专业化施工团队,为打造高水平被动式建筑做出不懈的努力。

建造低能耗建筑,顺应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需求,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未来,被动房在完成我国前所未有的节能减排任务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