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保护环境与社会繁荣的和解之道

2016-12-22 10:11600|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伦敦工厂里一排排烟囱排放出浓黑的煤烟,曾经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当时这座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整天天空灰蒙蒙的,也被戏称为“雾都”。煤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市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如何看待煤烟、又该如何治理空气污染,英国社会的各利益阶层为此展开过漫长的博弈。《发明污染:工业革命以来的煤、烟与文化》这本书,对此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还原。

英国是用煤炭“烧”出来的

本书作者彼得·索尔谢姆,现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书中,在探讨环境问题时,他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穿越时空的隧道,在大量文献和数据的基础上,以英国十九世纪主要城市空气治理为侧重点,从政治、经济、科技、医学、人文的维度,进行综述性的分析。全书共分为十一章,阐述了煤炭与空气、污染与治理、健康与文明之间的内在较量。作者最后抛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保护环境和社会繁荣是否可以兼得?

关于空气污染问题的著作并不在少数,如安德森的《洁净空气政治》、布雷姆卡姆的《大雾霾:中世纪以来伦敦污染史》、莫斯利的《世界的烟囱: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曼彻斯特的烟污染史》、雅各布斯的《洛杉矶雾霾启示录》等等。这些著作虽然各有千秋,但都是从城市空气质量如何治理的角度展开叙述,没有论证城市空气污染是如何形成的,也未涉足民众对空气污染认知的变迁过程。

索尔谢姆在本书第一章《煤炭、烟和历史》中摆出这样的事实:“当今世界,有三十亿人生活在城市中,相当于世界人口的一半,他们中有很多人忍受着不适合呼吸的空气。”生活中很多人抱怨空气质量如何糟糕,其实只要生活在大城市,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面对空气受到污染的现实。

越是工业生产起步早的地方,空气污染的时间也就越早。众所周知,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很多人以为这都是工人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功劳。蒸汽机并非瓦特的发明创造,他只是对这种现代机械进行了改良。工业革命中,蒸汽机当然是功臣,而索尔谢姆却认为真正引爆工业革命的,是煤炭的大规模开采与使用。煤炭开启了现代文明的新时代,同时也将地球引入环境污染的时代。“毫不夸张地说,英国之所以崛起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制造、贸易帝国,都是化石燃料烧出来的。”

英国煤炭资源异常丰富,二十世纪初期,一直都是欧洲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量2.29亿吨。如果仅仅是因为大量的煤炭生产,或者是蒸汽机的普遍使用,都不足以使英国成为十九世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但是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改变了一切。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用蒸汽机取代畜力和水力,各行各业对煤炭的需求迅猛上升,并且持续增加。

煤炭作为一种化石燃料,在工业文明时代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战”前夕,英国的煤炭消费量达到了1.83亿吨,有一百多万人在煤矿工作,参与煤炭运输、分送以及把煤炭装填进锅炉、熔炉、壁炉和厨房灶台。人们依靠煤炭为工业提供燃料,为铁路和船只提供动力、保暖和做饭。煤炭也被用于制造煤气,而煤气是当时室内和大街上照明的首选。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英国的工业成就有赖于煤炭,而非努力工作和可靠的政府。”

被重新定义的污染

煤炭在燃烧中,不仅释放了可利用的能量,还释放了大量的烟、烟尘和酸性水汽。尤其是煤烟中,会产生毒灰、二氧化硫、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然而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人竟然认为煤烟是无害的。当时,煤烟弥漫在英国的很多城市,对此民众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污染并不是来自煤炭等自然资源的使用,而是产生于自然生活的过程。他们把疾病的传播归咎于瘴气,而瘴气是一种不可见的气体,被认为是腐烂的动植物散发出的。如此一来,哪里发现的腐烂生物最多,就认为哪里的环境污染最严重,沼泽、丛林、墓地、污水坑、下水道是污染之源。

更为荒诞的是,有人不仅以为煤烟是无害的,而且认为煤烟可以防止污染。在伦敦,由于煤烟日日夜夜不停地排放,整个伦敦在冬季经常遮天蔽日。煤烟的无限制排放,给市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肺病、呼吸道系统疾病、佝偻病伴随而来,不少人精力衰退,整日咳咳喘喘。科学家和医生经过实验,清晰地认识到了煤烟就是健康的主要杀手。

十九世纪末期,英国的公共卫生专家、城市改革者、记者重新定义了煤烟,不再认为它是城市环境中可以接受的一部分,而是把煤烟视为一个城市问题。本书中写道:“人类具有了超越以前难以超越的环境限制能力,但又没有能力预判或控制他们的新技术产生的后果。”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当时一些激进的艺术家和作家表现尤为明显。一些人开始怀念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乡村,期望英国彻底放弃工业之路,回归淳朴的乡土社会形态中。

如比罗斯金、莫里斯等人当时指出:“在一种被误导的对物资利益的追求中,英国正在牺牲它与自然、过去的联系。整个国家都在屈从于城市和工业的需要,乡村正在失去本来的自然特征。”还有学者对煤烟污染的反思更为强烈:煤烟是一种危险因素,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对犯罪、不道德行为、暴民活动来说,因为烟而变得肮脏的空气提供了理想的掩盖。当时的欧洲,不仅英国的煤烟排放严重,法国也好不到哪里。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在《睡莲》《日出》等系列油画作品中,色调中总是烟雾弥漫。他的创作并非另辟蹊径,而是忠实地再现了当时糟糕的空气而已。

按照常理,既然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烟雾的危害性,那么接下来要看如何治理了,而空气治理并非想象的一帆风顺。在民众的要求下,1912年当“一战”打得正酣之时,英国气象局成立了大气污染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目的是对英国各大城市的烟尘沉淀进行科学测量,并对空气质量进行抽样分析。然而,对这种类似学术研究的组织,大企业主和资本家并不放在眼里。为了获取源源不断的财富,他们不期望减少煤烟的排放,更不愿意看到企业关门停产。他们把制造煤烟的罪魁祸首推给城市居民,理由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煤炭排放的煤烟比工厂更严重。英国政府部门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两面摆动:一面要顺应民意,必须减少煤烟的排放,另一方面又不能和资本家们翻脸,他们是政府部门的缴税大户,得罪不起。

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需两者兼得

当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时,英国社会的各利益阶层都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妥协。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项法规在空气污染整治方面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英国相继出台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生态环保法规。在空气污染、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不仅英国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他欧洲发达国家也同样如此。2015年12月18日,英国关停了最后的煤矿企业——约克郡凯灵利煤矿,这也标志着英国彻底结束了煤炭时代。从鼓励煤炭生产,到控制煤炭使用,再到现在的告别煤炭,英国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在整治生态环境过程中,需要保障经济发展不能停滞、民众生活质量不能下降。这些年来,为了应对这一难题,英国和欧美各国专注于高新技术和金融经济的发展,那些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陆续迁移到发展中国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快速增长,则是以践踏生态环境为赌注。有关碳排放控制与减少问题,如今成为国际外交领域的焦点,发达国家总是指责发展中国家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然而这些发达国家,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中,就已经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始作俑者。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考验着各国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与智慧。

本书中所讲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及其之后对待煤烟的认识变化、空气污染治理的刚性策略,给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诸多思想上的启迪。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不能因为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准而破坏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当然也不能为了生态环境的修复而停止经济建设,这不符合世界趋势,也不符合国情和民情,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从政府政策的角度看,执行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不能松懈,厂矿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要在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创新中有所作为。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生态环境既然关乎所有人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那么真正地践行绿色理念,则是应有之举。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