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CNESA投资专委会秘书长万琳:储能应用成本挖潜空间非常大

2017-10-25 07:26790中国节能网

10月24-25日,2017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在青海西宁举行。在“发电侧储能电站需求及解决方案”主题分论坛上,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投资专委会秘书长万琳发表题为《储能电站投融资分析与展望》的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万琳:谢谢李主任,先向大家汇报一下联盟投融资专委会今年5月份在北京成立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做的三项工作。

第一、建立了一个联盟的试点项目库,在联盟秘书处项目库的基础上,我们和湖北省十堰市合作,通过项目库对接储能产品设备技术供给,和当地用户需求。

第二、围绕储能试点项目,我们在商业合同上做了一些梳理、推出细分领域的标准合同模版建议。

第三、在投融资方面,在租赁、基金上做了重点的探索,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华能天成租赁有两位代表参会,我们的试点项目他们正在推进。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对行业跑道和发展阶段的认识。

第二、痛点和瓶颈是什么?

第三、展望。

关于行业的认识,我们把光伏拿出来做一个比较,光伏非常有意思。

第一、1万亿的资产,存量的光伏电站达到100G的资产;每年的电费现金流达到了1千亿;每年新增的资产超过了千亿规模,今年可能达40到50GW,增量资产有2000多亿;股市定增差不多有70多笔,从股市上拿到了1000亿。

光伏和储能有什么有意思的共同点和区别?

第一、在政策方面,光伏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推动的产业,因为政策的推动,每一轮政策调整,会带来光伏在细分领域非常典型的短周期现象。最刚开始是从国外光伏补贴政策开始,到我们国家出台的初始造价补贴、到后来的上网电价补贴。第一轮拉动的是设备出口,催生了当时光伏行业出现中国的首富,到现在的扶贫、领跑者,到分布式。业内企业对于细分跑道的判断失误,一方面在市场切换的时候,会留下一批所谓的问题资产、项目,还有就是在细分的领域里,很难一家公司是从头到尾能领跑、成为行业龙头的。

光伏这样一个万亿级的产业,现在又站到一个十字路口,在后续分布式项目中,到底是美国为代表的自持模式主导,还是国内之前的第三方投资模式主导,值得拭目以待。我们预判到明年光伏的组件有可能跌破2.5元/瓦,光伏的系统造价有可能跌破5元甚至更低,光伏的市场和龙头企业会出现进一步的转型和细分,会出现更多的一站式的服务企业,在技术上跟储能捆绑,在服务上从备案,到电网接入,到融资都能够提供。

储能行业在做政策的顶层架构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视培育、推动市场化为主导的长周期产业发展,保证储能企业在市场当中更客观、更持续的去做发展战略、判断和布局,《指导意见》发布之后,现在联盟合作的几个区域里,已经开始有省级和地市级的政府,开始出台区域性补贴政策,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还有我们走访了国家电网和南网,对储能的应用,特别是《指导意见》发布之后,做示范和试点项目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预测随着政策的出台,第一大类储能市场的爆发是电力公司、电网公司的自投项目,可能会出台一大批节能技改、试点示范项目,这将给储能的产业,在设备销售,工程服务上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规模化市场。

第二个细分领域,我们看好在一些峰谷价差比较高的区域,会出现在用电侧、电网侧的储能应用市场,这些项目更多需要储能行业的电池制造商、EPC集成商等第三方来投资,而不是电力公司和电网公司进行自持型的投资。

从瓶颈和痛点,我们现在主要看到的是三块:成本、技术、投融资。

成本包括开发成本、建设成本、融资成本、运营成本。开发成本需要关注储能项目开发过程当中隐性成本,包括时间、费用。包括社会、企业对于储能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现在高铁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交通工具,高铁的广播当中,对锂电池和充电宝就有可能夸大了风险的提示,所以,从项目开发来讲,社会的推广和企业的教育,还是需要行业一起来推动。

电池厂开始做资源回收、投资锂矿等,这弥补了之前我们看到的很大的产业链不封闭、铅和锂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这是我们观察到的一个可喜的产业发展方向。

还有核心设备的成本,这块各家区别非常大,目前主流的电池供应来源,从成本倒推,一是梯次利用电池,第二类是B类电池,然后是没有上电动车的库存电池,还有传统的铅炭电池,这四类电池的成本,有相当一批已经接近、达到我们经济性测算的临界点。

还有工程的成本,现场的管理成本,还有系统的运行效率能否达到预估的,特别是运营半年、一年之后,我们也在实际案例中发现了一批问题。我们也呼吁大家能够把工程、实际案例当中碰到的问题,拿出来在行业内部一起分享,共同克服。

在融资成本方面,光伏已经走的很畅通了,我们现在拿了几个储能的项目包,跟专委会成员的租赁公司对接,租赁公司也非常积极。

最后是运营成本,既包括基于安全考虑的投入、后续运营过程中人工、管理的成本。总而言之,把四个成本综合起来考虑,我们认为储能应用成本挖潜的空间非常大。

第二、技术的因素。目前储能电池的技术已经在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在系统集成方面,在系统控制方面,我们认为可能会有短板。我们专委会也邀请了在风电、在其他的微网方面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来帮助我们在系统方面尽快的去提升。我们给大家举一个光伏技术创新的例子,金刚线技术的推广,一个细小的技术突破,对整个光伏行业的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一是在整个装备的投入方面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硅片生产效率迅速提升、产能快速释放,三是显著降低硅片、电池片成本。一个看似当年非常不起眼的技术突破、创新,对整个行业从装备、产能、核心设备成本,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对原有行业龙头的地位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借这个例子,想说明未来在储能领域,不管在电池技术,还是在集成技术,进步创新空间都会非常之大,如果一个好的关键技术,快速放量推广,我们相信对整个储能市场化会起到显著加速的作用。

第三、在投融资方面,首先是在商务模式方面,怎样用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把合同结构搭得清晰,例如在发电侧调频,让业主能认可项目公司的地位和价值,通过三方合同约定合作关键条款,这在光伏领域是比较常见的。在储能领域,尤其是大家推广试点项目的时候,不管在调频领域、还是在用电侧领域,都可以考虑采用三方合同的架构。可以规避掉很多后续融资环节的麻烦。

还有就是标准合同,光伏领域的核心合同,不管是跟业主签订的能源管理合同,EPC合同,还是居间合同、运维合同,都已经非常标准化,核心条款一致性很高,所以不同的项目在后续证券化时比较畅通,我们建议在细分领域,在调频、用电侧的削峰填谷都可以尝试推广标准合同。

在此基础上,足够体量、规模大储能项目,租赁公司也非常积极,我们正在推动对接。租赁模式后面是产业基金。光伏领域,只要有一个成规模、合规性完备的项目包,比如一个区域有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你不担心卖不出去。现在光伏融资的痛点在于分布式项目的建设期融资,特别是对于体量较小的分布式项目,所以我们在光伏领域积极推进建设期基金。在储能领域,我们也在以发电侧调频项目为试点,去推BT基金、长期持有型的基金模式。

展望:一个是非常看好与大型光伏、风电结合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储能项目,但是这个更多的经济测算取决于电力公司,目前对于第三方投资来讲,模式还不是特别清晰。

从第三方投资来讲,第一个看好的是发电侧的储能调频,经过过去几年,不管是技术的模式论证,还是商务模式论证,已经非常成熟了,今年开始市场放量,这也是专委会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用电侧的削峰填谷,如果是用集装箱的方案来做,不仅能实现时间上的电量转移,也能在空间上的电量转移做非常好的部署。我们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调研的时候,找我们的有一个地方的城投公司,这个城投公司每年10几个工业园区的项目同时开工,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为了解决临时的变压器、临时增容和临时用电,成本达到百万级规模,业主说如果能够拿上几十个集装箱储能的解决方案,他觉得很有吸引力。除了传统的固定的工商业用户之外,未来可能还有类似移动的用电需求。我们对铅炭和锂电池的经济性分别做了测算,对边界条件做了一定的预估,初步判断是目前达到了盈利的临界点。

第三、我们看好的是蓄热蓄冷项目,特别是对京津冀,在治理环境、治霾的大背景下,现在有大量燃气的项目,包括电极锅炉项目,收益率非常好,这块也是我们近期认为的一个爆发点。

第四、电动车。动力电池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第二块是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在电动车运营方面尝试,三是电动车的融资,四是电动车退役之后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的应用形成一个闭环。

结合这些近期可能爆发的细分领域,专委会在湖北十堰开展了试点,除了政府推荐项目的优势之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试点模式,基本上消除了项目前期开发成本不确定性,也包括投资落地后电费回收的不确定性。我们正在和专委会的几家成员单位,包括刚才说的风电领域合作伙伴在共同推动,也欢迎感兴趣的企业,在会后跟我们一起合作。

谢谢大家!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