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村霸连央视记者都敢扣押 污染难题如何破解

2018-04-20 08:30205480中国青年报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话让洪洞这个中华历史名县闻名遐迩。最近发生于当地山村的一则坏人当道的“丑闻”,让洪洞受到人们关注。
 
央视《经济半小时》近期不断接到山西省洪洞县民众的举报,称该县有一家名为三维集团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违规倾倒工业废渣,大量污染农田,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汾河,对沿途村民的健康带来威胁,而且还造成该县赵城镇沟里村一位农妇的死亡。于是该栏目派记者前往调查,谁知遭到了村干部的阻拦,并被强行要求搜身。
 
目前,山西省环保厅已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2名涉案村干部已被行政拘留。
 
QQ截图20180420071652

据报道,污染企业在沟里村违法违规倾倒工业废渣,是因为跟村里签了协议,县环保局对此一清二楚。而面对记者的询问,环保局一位副局长竟表示他们只管企业,管不了村里跟企业签协议倾倒污染废料问题,并声称:《环保法》又咋的?村里受污染“活该”!
 
身为环保局的领导,都是这么一个“认识”,可想而知,该县的污染企业管理与环保监管工作,还停留在什么水平上。难怪一个村主任加一个副主任兼治保主任就可以胆大包天,连“北京环保部的人”和央视记者都敢扣作人质,还匪气十足地质问记者“在哪儿闻见河里有味?在北京闻见这山西赵城镇河里有味?”幸得接到报案赶来的当地警察解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按理说,沟里村两位主任此举已涉嫌违法甚至犯罪,当地警方理应对事件进行进一步调查了解,做出相应处理,不能当完“和事佬”一走了之。而即便扣留人员、非法搜身情节轻微,阻碍记者正常采访,也有可能触犯刑法。比如,2014年陕西蓝田县一工业园内两工厂突发大火,园区工作人员对前往采访的记者推搡谩骂、抢夺拍摄工具,涉案5人均被刑拘。
 
近年来,污染企业及其关联者暴力阻扰记者采访事件不断发生。就在今年1月25日,河北电视台内参组两名记者暗访曲周县一企业排污时,遭多人围殴,摄像器材、个人手机、钱包被抢;其中一记者还被施暴者捆绑,并被恐吓扔水井淹死。案发后,8名嫌疑人到案,其中厂主等人被刑拘。
 
洪洞县这起事件,因为村干部误以为两位记者系环保部下来的调查人员,应该说还算有些忌惮,对“人质”还比较“文明”;随后两人亮明了自己的央视记者身份,村干部仍然毫无惧色,仍然蛮横无理地向记者宣布“我们扣了你们的人质了,不让走”。假如他俩只是普通公民,很难想象还会遭遇什么。
 
自去年1月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村霸”等基层黑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无论是面对“北京环保部的人”还是中央媒体记者,沟里村的干部们都敢如此无法无天,其胆大妄为的底气何在?是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后有“组织”撑腰,有来头很大的保护伞罩着?
 
据最新消息,临汾市将结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企业、村干部、环保主管部门的涉环、涉恶、涉黑进行调查。
 
不彻底打掉保护伞,不严格按照《环保法》相关规定管理污染企业,不处理掉不合格甚至违法乱纪的干部,不在利益机制上理顺各方关系,当下全国范围内所存在的污染严重问题,就不会有真正奏效的解决办法,而阻扰、干预相关部门执法和记者监督采访的事件,就可能层出不穷。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四川“沼气革命”破解农村能源短缺及污染难题,推动厕所革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记者先后深入四川6

0评论2017-12-28185

绿色发展需破除白色污染难题
白色污染,是对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行限塑令,但白色污

0评论2017-12-0481

四川攀枝花西区招标解决环境污染难题
8月10日,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大水井村八组村民陈丽像往常一样出门晨练,晨练的习惯是最近一两年才慢慢形成的,因为“过去太脏了,一刮风就是一头一脸灰”。

0评论2015-08-14283

破解园区环境污染难题迫在眉睫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议审议通过的五份文件中,有四份文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可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央正在重拳出击。

0评论2015-07-30351

浙江长兴解开小微企业喷水织机污染难题
这一治污难题已经困扰了群众和环保部门多年,此次“五水共治”专项行动,长兴县又将解决这一难题提上了日程,并且找到了新的途径。

0评论2015-01-22296

辽宁以秸秆炭化还田技术破解秸秆焚烧污染难题
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资源,还是雾霾天的主要成因之一。如何破解这一顽症?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团队利用秸秆开发生物炭然后还田,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有望终结秸秆焚烧污染。

0评论2015-01-21334

率先导入公私合伙制 宁波破解城市内河污染难题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引领,在全国率先导入PPP模式,尝试政府购买环境服务,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内河污染的整治养护

0评论2014-10-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