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不到10年,国内光伏组件将开始批量退役,我们应该怎么办?

2018-07-10 09:364260中国节能网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欧洲第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回收工厂不久前建成,在今年年内,这家工厂将回收1300吨太阳能电池板。未来,工厂所属机构还将在全球设立更多类似的回收工厂。
 
与光伏生产、安装、运营和维护等红火的环节相比,回收环节一直很少被人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因为行业有一个普遍的认识:中国光伏的回收周期尚未到来。
 
按照公认的技术标准,光伏组件有25年左右的生命周期。如果从2010年第一批金太阳工程的组件落地算起,今年,这批组件刚进入运行的第8年,距离回收仍有时日。
 
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不少业内人士对光伏回收情况进行预测时,会把组件回收的高峰期提前10年——并非按通常规律在2035年出现, 而是2025开始就可能会进入密集期,2030年左右将迎来处理高峰。
 
QQ截图20180710093539
根据中科院电工所的预测,如果组件运营维护良好,到 2034 年国内光伏组件累计废弃量将达到近 60 吉瓦;而如果运维一般,届时累计废弃量将超过70吉瓦。而70吉瓦,已经超过2017年光伏累积装机量的1/2。而美国能源信息署的分析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光伏组件中或将有2/3需要提前退役。
 
既然产业周期很可能提前到来,回收准备就需要提早跟进。
 
传统光伏组件在退役之后,一般要经过五个处理环节:第一步是将组件拆卸下来并运输到处理机构;第二步进行拆解,取掉背板和电线;第三步将组件破碎,去掉最外面的钢化玻璃;第四步进行热解,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把EVA溶解;最后一步是萃取,把组件中最有价值的金属、硅料取出来。
 
这五个环节看似容易,但要顺利完成,仍然需要有企业敢于提前尝试,并摸索出靠谱的、可推广的技术路线。对一个新兴产业而言,新技术和大市场就好像是鸡和蛋的关系:如果没有技术,市场基础再好也没有意义,而市场规模不够大的话,技术的好坏也很难检验出来。但凡新技术,难免经历被打磨、被替换、被改进,但一定要有一种初始技术先行问世,才能给更多技术的出现打下基础。
 
正如当下的光伏组件回收,尽管行业周期未至,市场规模尚小,但技术储备仍需从当下开始。在未来10年至15年间,应通过不断尝试,让相关技术竞争发展、优胜劣汰。只有如此,到组件大规模退役的时候,成熟的技术路线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在直观的印象中,一块光伏组件退役之后,难度最大的环节肯定是最后一个,即进入工厂之后的回收环节,因为这部分对技术要求最高。但在中国,除了处理环节,运输环节其实也充满挑战。
 
QQ截图20180710093548
2010年之后,国内光伏产业出现过两次快速增长:
 
第一次出现在2012~2013年,为了应对欧美“双反”,多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此后一年多,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近10倍,且90%以上为地面电
 
站。
 
第二次出现2016~2017年,由于组件价格下降、 扶持力度增加,国内的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全年装机同比增长3.7倍。
 
集中上马就意味着扎堆退役。对于2016~2017年大规模安装的分布式光伏来说,产品转化率高、质量较好,且可以参考欧洲、日本等地丰富的分布式光伏回收经验,退役时即便带来一些问题,但影响可能也会较小。
 
而2012~2013年这批则不然。由于光伏组件推出较早,技术水平相对较弱,且主要应用在西部电站中,在全球范围都很难找到类似的回收先例。更重要的是,这批组件将率先退役,因此,亟需探索出中国式的回收模式。
 
QQ截图20180710093557
有人曾提出过一种思路,即由光伏企业自己处理,但这种“谁的孩子谁抱走”的模式并不被看好,原因有二:
 
一是从回报上看,企业处理非常不划算。一块光伏组件回收后,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其中的金属部分,但可以回收的金属非常有限,且回收投入较大。如果投入与产出不匹配,企业就不可能产生太大的动力;
 
二是从条件上看,组件处理需要置办设备,加派人力。即便企业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但国内光伏组件的生产线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很少位于西部。如果要处理,每家企业不仅需要重新添置生产线,而且要支付不菲的物流费,这必然会减少光伏企业参与后处理的热情。既然分散处理、远距离运输难以实现,相对可行的办法应该是集中处理和就近原则。
 
以甘肃省为例,退役光伏组件可以由专业机构进行收集,并根据产品的类型、破损的程度统一运至一个或几个处理点,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不同方式的集中处理。而企业则可以参照PV CYCLE的模式,以出资的形式参与后处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或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以及更大的效益。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