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环保从家门口做起 一支农民工公益环保队的13年

2019-03-28 11:431050中国节能网
 自发清理垃圾、保护动物、防沙治沙……虽然又脏又累,心中却充满期待
一支农民工公益环保队的13年
“十多年来,清理各类垃圾600多吨;保护各种动物4000余只,鸟类1500余只;植树28.6万株,治理黑土滩2000余公顷……”这组数据的创造者,叫过马营镇公益环境卫生整治协会,一支由当地农民工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环保队。
从2006年成立至今,在当地政府和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个土生土长的小协会走出了一条为人称道的公益环保之路。
环保从家门口做起
1998年,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过马营镇多拉村的农民工端主加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草原上的垃圾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一些食品包装袋,污染环境不说,牛羊误食后死亡率很高。一到春天,死的羊不少,我们一看,胃里都是塑料袋。”
端主加口中的“经济灾难”让一些牧民意识到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年,这个25岁的藏族青年和村里一起外出打过工的拉登加、立新加、仁青加、杨托5人一同成立了多拉村环境保护小组。从这天起,几个人一有空闲就去捡拾草原上的垃圾。
捡着捡着,农民工环保小队伍渐渐“捡”出些名气,不仅村里人叫好,周边村子的老人都支持他们的做法。“再不保护环境就晚喽!”正如那些老人所感慨的这般,此时的过马营镇附近草原确实有些“病”了。
位于青海101省道西久公路干线、交通便利的小城镇,是全县农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县城东部地区的商贸中心。由于部分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小镇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甚至一度成为一些过路人口中“食品包装袋和塑料袋漫天飞舞”的垃圾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两个,三个……周边9个村子的牧民们开始纷纷效仿端主加他们,成立了村环境保护小组,除了保护草原,还定期清理水源地附近的垃圾。
“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环境保护还有什么好点子?”2006年,刚过完春节,9个村的环保小组代表们便聚在了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开来。
“过马营是我们的家乡,我们都是它的孩子。保护环境,就要从家门口做起!”在端主加的提议下,众人决定化零为整,成立过马营镇环境保护小组。
2006年4月15日,贵南县过马营镇公益环境卫生整治协会正式成立。除了原有的捡拾垃圾、保护水源等活动,还增加野生动物保护、防沙治沙等内容。
平凡人做不凡事
与环保“结缘”时,切扎村的农民工洛赛还是个19岁的小伙子。说起这些年的环保故事,这个有些腼腆的年轻人打开了话匣子。
“2006年,村里成立了环保小组,一有空,我们就凑到一起捡垃圾。村里有个小湖泊,当时还能看到十几只鸟,几年后,就剩三四只了。”几经查看,洛赛终于发现了缘由。原来,这些鸟产的蛋,经常被附近的牧民和野猫、野狗“捡走”。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09年春节一过,协会的45个人就开始了他们的“护鸟计划”。“其实也谈不上什么计划,就是一天到晚守在那儿!”就这样,每年从春节过后一直到9月份,45位小组成员轮流值守在湖边,只为保护那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记得在2015年年底,我们几个人带着干粮去直亥村的树林清理捕猎的夹子。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鞋和裤脚都湿透了,脚冻得失去了知觉。”2014年加入协会的才桑太,到现在都记得这次活动。“清理了捕猎工具就能保护动物,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今年42岁的扎西措是日安秀麻村的一名普通牧民。2013年,她和儿子华克本一起加入协会。“每个月我们都要举行4次活动,从早上八九点出门,一直忙活到下午五六点,虽然干的活又脏又累,可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2016年,协会成立了工会,性格开朗、做事干练的扎西措被大家推选为工会主席。除了日常的活动,她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协会一些家庭困难的成员身上。
家住沙加村的德格吉家庭贫困。平日里,一家5口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放牧、打工维持。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协会工会伸出援助之手。
“后来我们发现,在这支队伍里,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为了发挥协会更大的作用,我们成立了一个卸货小组,在县城周边卸货,水泥、砖块、草捆……样样都行。”扎西措说,这个30多人的队伍中,有妇女18人,年增收3万多元。
公益之路越走越远
从一个人到上千人,这个协会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得到不少赞誉。但一路走来,个中辛酸还是让端主加红了眼眶。“有人支持,也有人骂我们。”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事情,你们就是多管闲事!”有人不屑一顾,“自己出钱出力做这些事,怕是有啥好处吧?”有人充满质疑……
这些声音,一度让端主加和协会的志愿者们备受打击。可真正让协会举步维艰的,还是经费。“当时没有经费,所有的工具都得大家自己准备,垃圾都是用自己的三轮车运。”回忆起步时的辛酸,端主加有些伤感。
从2008年起,端主加和他的伙伴们又多了一门“必修课”——防沙治沙。由于缺少经费,没有钱买树苗,他们就地取材,从自家的树上砍下树枝,提前泡好;没有车运树苗,牧民们开着自己的车一趟趟地跑……
“现在到工地上打工,一天还能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呢,我们这些志愿者,全是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协会秘书长本新加一家4口,全部加入了协会。十几年来,正是这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运作模式,让这个协会得以发展壮大。
2016年,过马营镇政府为协会解决2万元的活动经费;2017年,镇政府让端主加成立镇上的环卫公司,除了清理费用外,还为协会解决了垃圾车不够用的难题;2018年,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给协会发放了3.2万多株树苗……
“这片草原是我们的家乡,今后,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要在这里生活。我们应该把干干净净的家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下一代人看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美丽大草原!”提起协会今后的发展,虽然还有诸多困难,但端主加依然充满期待。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