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干货,全部浓缩在这篇文章里了

2019-03-28 17:163560中国节能网
 3月21日,由南度度联合中国智慧能源网、索比光伏网主办的中国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在广州顺利举办。中国工程院陈清泉院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周伏秋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潘崇超教授等业界专家,以及南网能源、国网电动汽车、华为、腾讯、远景、宁德时代、科陆、汉能、数元科技等行业企业汇聚一堂,围绕智慧能源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慧能源市场机遇在哪?
能源与互联网怎么融合?
储能爆发更需要补贴政策还是市场拉动?
……
论坛干货满满,南度度为大家一一梳理,精彩不容错过!
陈清泉:研究智慧能源基本机理很有必要
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汽车协会创始人陈清泉
能源1.0是能源的数字化,能源2.0是能源的网络化。现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化不够,因为机理没有搞清楚。能源3.0是能源的机理化,能源4.0是能源的智能化。不管什么系统,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要把机理搞清楚,不然智能化效率不高。信息化以后,可以提高效率,但能源跟信息的交流不够,一定要把能源跟物质发生交流。所以什么是智慧能源?我的定义智慧能源不是自动化、数字化,而是要看你能不能把原来没有用的能量变成有用的,如果能做到就是智慧。智慧到什么程度要看你的机理化比例,机理化比例越高,智慧化程度就越高。
智慧能源的路径与方法,必须能够解决不同能源结构之间的耦合优化与集成实现的基本机理。各种不同的能源,电力、煤炭、燃气等,一定需要跨界融合,才能挖掘深层次内容。通过信息流将能源流、物质流、价值流相耦合,可实现碳平衡的智慧能源生态系统。
周伏秋:能源需求正在升级为供/用慧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周伏秋
能源变革的核心价值目标是提升能源系统效率,主要体现在能源经济效率、能源技术效率、能源无碳化率、能源无害化率、能源安全化率和能源智慧化率六个方面。
智慧能源产业发展催生的新兴业态中,综合能源服务是亮点,基于产品提供服务,延伸价值。目前很多能源企业,包括非能源企业,都是从主业开始往服务延伸,从而开展综合能源服务。
能源需求在不断升级,80年代、90年代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供/用上能;“十一五”开始要供/用好能,煤炭要少用,灯也不能浪费电,社会效率也要提高;目前正在升级为供/用慧能。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管网、智慧电厂、智慧油田、智慧工厂、智慧小区、智慧家居等,有大量的智慧能源服务的需求,市场在哪儿、服务在哪儿,大家可以去找。
智慧能源产业的发展处在快速的成长期,将来对能源变革、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会越来越显著。今年能源局也会出台关于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文件,也会研究制定能源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关于能源智慧化也会设定一些指标。
潘崇超:智慧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急需标准化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智慧能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潘崇超
到2020年,我国智慧能源产业投资规模可达1.8-2.5万亿,其中基础设施1.5-2万亿,软件开发 0.3-0.5万亿,预期收益每年可达0.2-0.3万亿。可重点关注信息入口、交互平台以及数据挖掘,因为这些才是真正体现智慧能源核心价值的地方。
截止2019年3月,国家首批55个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中36个进入施工阶段,有2个已经交付,1个通过国家能源局验收,5个项目已经终止,其他在设计阶段。通过验收的项目提出了按物理层、信息层、应用层3个层面的建设模式,物理层的交直流网络、关键能源设备,都是传统能源中用现有标准做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在信息层面建成智慧能源大数据云平台,实现内外部能源数据的集成和管理、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并提供数据资源服务多元异构数据服务。但在应用层面还没有形成新的业务模式。智慧能源产业作为交叉融合的新兴业态,在项目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等方面急需制定一批智慧能源标准,推进智慧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郑海兴:数字化赋能的综合能源生产与服务已到来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郑海兴
在能源局域网中,能源供给多样,风能、太阳能、氢能等各种能源都会出现,能源技术不断创新,目的就是提供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能源。
能源局域网智慧综合能源产业链包括园区增量配网/局域微电网、分布式可再生发电及其市场化交易、分布式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集成优化、能源管理、节能及电力需求侧管理、基于电力市场的能源互联网,基于市场化交易的能源互联网以电力和其他能源供给全部市场化为手段,充分竞争,实现能源供应、输配、服务的充足、高效、智慧。
综合能源在能源局域网发展的创新策略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供应侧的,一个是服务侧的。供应侧主要走重资产投资的综合能源生产路线,服务侧则是轻资产投资的综合能源服务路线。综合能源发展现在的程度已经到了数字赋能阶段,物理信息金融融合,最终以客户为核心,提升整个能源的供给和利用效率。目前主要是以市场化手段结合信息化技术,驱动整个能源行业的发展。
李健华:腾讯云智慧连接,助推能源行业转型
腾讯云能源首席架构师李健华
腾讯最早是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现在正在做的是人和服务的连接,腾讯云的出现,就是希望能把腾讯的一些技术和能源输入到行业,实现产业互联网的愿景。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实现人和设备/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更智能的连接。
腾讯在很多生态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腾讯进入另一个领域,并不会破坏这个生态,而是给这个生态赋予能力,使整个行业得到互联网的升级,我们会给所有的行业赋能,做行业转型的小助手。
腾讯做智能连接主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来促进人、物、信息的连接。做智慧能源的时候,AI始终是离不开的,除了引擎,还有AI开放平台、机器学习平台,可以让业务人员自己训练AI,让它变成行业专有的一种算法。例如在电网巡检中,巡检回来之后,会产生海量图像和视频,人工很难做鉴别。通过训练出来的AI,可以很快速进行设备识别和缺陷识别。
李宇:物联网最重要的是连接价值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师李宇
物联网最重要的价值,并不是连接了多少设备,或者说实现了多少物理的连接,物联网最重要的是连接价值,比如它所连接的设备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给用户带来价值,这应该是物联网最终实现产业化,或者跟行业结合的道路。
综合能源服务将会从项目(工程建设),逐渐转移到基于数字化平台,基于对用户数据的挖掘,持续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实现长期化的服务收益这种模式。
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开展过程中,需要跟客户进行人机交互,需要深入用户的能耗场景,实时分析用能行为,包括管理层还需要参与,甚至需要渗透到用户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实际上整个综合能源服务的开展无非是两部分,第一个是基于专家分析,另一个是基于对数据的分析,这两块都需要提供一个很完善的基础数据,所以采集是整个综合能源服务的基础,数据分析模型是综合能源服务开展及有效实现的关键,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应用,而最根本的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在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当中,建立一个水平解耦的开放系统平台,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对话:能源与互联网融合的实践与挑战
陈清泉:做好能源互联网的融合,现在是最好的机遇。做智慧能源一方面要把理论搞清楚,一方面要把应用解决。我们提出采用纳网结构为基本单元,形成建筑能源与交通能源相融合的城市,智慧生态核心的模块是建筑光伏一体化,包括分布式储能,制氢以及快充,需要一体化的终端,最后形成终端网、园区网、局域网。这四个层次,采用基于生态熵和生态㶲的概念计算价值流,包含源-网-荷-储四个维度,融合综合能源系统多能互补与协同,控制发展,其核心是解决能源流、物质流、信息流传递过程的融合和优化问题,并通过工业互联网手段建立区域能源生态网络的智慧操作系统。
彭晓峰: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网,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纳网或微网的发展。每一个充电站,每一个园区,每一个智慧城市、智慧网区,都是一个微网,将来是要接入大的电网,才能发挥具体的作用。但是接入电网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我们目前在做大的战略性的布局,主要是建立起整个能源体系的标准,以国网身份、国网能源技术优势,给大家提供相应接入服务和能源托管服务。
郑海兴:各个能源之间是有壁垒的,也是孤立的,现在缺乏有效的联系。各种能源监控平台有很多,但没办法把各种能源汇聚到一起,缺乏顶层设计,现在大部分平台都是孤立的,没办法做到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以我们这边目前的经验来看,一定要做统一规划的顶层设计平台,把源-网-荷-储合在一起,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李宇:我们做智慧能源,或者是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整个能源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基于这种目的,互联网是我们的重要手段,应该让信息多跑路,让能源优化起来。能源智能化或者说智慧化了,终端也智慧化了,可信是更高的要求。能源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用户,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我们一直基于可信的理念,为能源行业提供可信的设备、技术和服务。
汤民:要实现绿色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大的健康目标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应用产品研发总部高级专家汤民
绿色建筑,为什么要用智慧能源大数据分析?我们从需求端和供应端,从两个阶段来看能源应用。从需求端看,“十三五”要求50%的新建项目都要实现绿色建筑,建筑需求的新能源、用能效率、用能水平都将有非常大的提升,智慧能源在建筑领域的需求很大。从供应点来看,智慧能源跟绿色建筑领域的协调应用已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
与人体一样,建筑也有各种维护系统、空调系统、机电系统、排水系统、新风系统等。为了让建筑有更好的运营和效益,需要给它一个非常好的“体检”或者说测量。比如检测建筑提供给我们的环境是不是健康?比如建筑在后台运营的所有能源系统、机电系统、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等是否健康?如果要实现绿色建筑,必须满足这两个大的健康目标。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环境并不能达到我们所要的健康状态。
给整个建筑“体检”,把新型的能源和新型的物联网技术通过建筑里面的物联网传感和感知,加强建筑的实时监测,告诉他用电量、用水量,这些远远不足以诊断整个建筑的健康性能,我们要把所有的智慧能源、健康环境相关的要求在需求端进行细化应用落地,在整个建筑行业里应用物联网技术,让整个建筑的运营、维护更加高效。
如何在建筑领域更好地应用智慧能源的工具,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绿色建筑用能设备众多,种类多样,如果将这些用能设备混淆在一起,则无法客观分析建筑用能情况。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能耗模型,确定一系列用能节点,用以客观而简洁地分析建筑用能。
王威:锂电池储能系统最具发展前景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威
宁德时代产品研发主要围绕四个方向:成本、比功率、比能量、寿命,最核心的是安全。我们的目标是做全球最安全的电池。
宁德时代的技术优势也是很明显的,在寿命方面,宁德时代现在有一个长寿命的电池,使用寿命超过15年。在防尘性方面,宁德时代电池的防水级最高可达IP68。
锂电池的种类很多,有NCA、NCM、LMO、LTO、LFP。我们通过几种不同的锂电池性能,进行了性能、安全性、寿命、能量、材料、能量密度的对比,综合算下来,磷酸铁锂的优势最大,所以在储能领域,我们主推磷酸铁锂。
我们认为储能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锂电池储能系统最具发展前景。因为我们背靠动力电池的背景,只有动力锂电池最具有产业化的机会,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其他的储能技术可能缺少这样的机会。
刘佳璐:能源互联强调源网荷储之间的协同发展
科陆集团副总工刘佳璐
能源互联网的构架实际是两个大的网,一个是智能电网,一个是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电网跟十年前国家提的智能电网有所不同,十年前提出的智能电网,主要强调以特高压售电为骨干网架,实现安全高效的运行为目标。现在的能源互联网,更多的是强调源网荷储之间的协同发展。而泛在电力物联网要实现的,一方面包括高级应用以及全面的信息感知,包括信息链路层,分成四个层面,第二个层面包括信息层架构到平台层以及到最终的高层应用。它实现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的“三流”合一。通过智能电网与泛在物联网的互联互通、互相融合,共同促进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
泛在电力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实现应用便捷灵活,实现信息高效处理。同时,它提供的数据可以对整个电网的各个环节实现状态全面感知,并通过数据融合及分析,支持电网高效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绩效,以及改善电网服务质量,同时带来新兴产业增长从而提高电网盈利点。
储能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调峰、调频、虚拟电厂、弃风弃光、电能质量和备用电源6个方面。变电站对电网来说,是连接上级骨干网架和中低压配电网的重要枢纽,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接入储能系统及数据中心可以发挥电网对下级供电区域的有效调节能力。
俞庆:综合能源服务围绕三条主线开展业务
杭州数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庆
我们如何做综合能源服务?如何做泛在电力业务?最终还是要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客户价值可以分为三个子目标,总的价值是降低能源财务成本为目标,包括如何降低设备成本、能源采购成本、能源利用成本。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寻找很多细分的线下服务内容。作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未来肯定是服务包的解决,比如在设备侧采用设备租赁的方式,我帮你做售电,帮你做节能服务,不同服务项目的组合包,个性化提供给客户。
综合能源服务围绕三条主线开展业务,第一条线是资产全周期管理,即围绕企业所有能源相关的设备资产,为降低它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做一些服务。第二条线是能量全流程优化,即围绕能量流的端到端,就是能量从生产到传输到配送到供应到消耗全过程的优化。第三条线是交易全方位服务。
黄学洪:“一个平台,六个领域”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远景智能光伏软件解决方案总监黄学洪
目前远景智能在综合能源方面做的事情,主要是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包括分布式用电侧储能、配电网优化、售电、能效管理及用能。我们叫做“一个平台,六个领域”。这个平台虽然有在这六个领域做事情,但把这六个领域协同管理起来,就需要靠远景EnOS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这个系统通过物联、大数据运算包括底层公共数据最终实现协同调度、成本下降、效能提升的大目的。这个平台把所有领域的硬件资产放到软件系统化上,实现数字化。一方面最基本的是做监控维护,但更多是为了做多能互补及协调。
对话:储能市场爆发更需要补贴政策还是市场拉动?
周伏秋:储能的发展既要靠市场也要靠政策,这两个都缺一不可,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储能的量很大,形态也有很多种,有储电、储氢、储能、储热等,化学储能是爆发式发展。推进能源改革在路上,我们要建立新的能源体系,我们是一个主体需要体量。
政府需要维护市场,制定规则,给储能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短期内看,像补贴政策可能会有,将来从财政取向来看,补贴跟将来根本来讲是扭曲市场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靠市场,政策短期可以靠,但一个产业的发展,包括一个企业,如果靠政府补贴过日子,这不是长久之计。
汤民:储能的发展还需要多方努力,政策和市场,我觉得两者都需要。特别是国家电网颁布了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后,会有非常大的一波驱动力。我们为什么需要储能?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在产能的时候不能非常智能就地消化或者是智能分配,今后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储能的成本和价格也非常高,今后要通过市场驱动力来解决储能的应用,最关键的就是把储能产品跟应用端产品有更多的结合。对整个储能行业的发展来讲,政策非常重要,但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式的升级也非常重要。
王威:储能市场爆发肯定不能靠补贴政策,一定是市场拉动,靠补贴肯定不是市场经济,只有市场拉动才有规模经济,这个行业才能够发展起来,所以前面几年都是做示范应用,有很多补贴,真正储能起来应该靠市场。我们的观点是,2018年应该是储能元年,我认为储能市场正在起来当中。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走进绿色石化 探秘智慧能源
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当天上午,湛江东兴石化公司举办首期中国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广东海洋大学师生、地方媒体及社会公众代表一起走进绿色石化,探秘智慧能源。

0评论2019-04-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