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一堂环保专业课上的思政味道

2019-04-16 09:13900中国节能网
 这些天,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主任张勇奔波在上海各大中小学校之间科普垃圾分类知识。作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的副主编,他和编写组成员为读本的编撰倾注了诸多心力。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国首套由高校和政府实务部门合作编写的生活垃圾分类读物正式公开发行,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分成幼儿园版、小学生版、中学生版三个版本,一时供不应求。这一系列读本将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最新规定进行修订,助力实现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生态文明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对于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科普实践,张勇经验很丰富,他连续多年在大学为生态环境专业开设一门面向一年级本科生的“环境问题观察”实践实习课程。与一般课程不同,这门课是实践实习课,全部教学活动都在户外实地完成。经过几年的建设,这门课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成为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门环保专业课,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成为育人“同心圆”的组成部分?记者来到华东师范大学,走进这个特别的课堂。
在课堂上感知真实的环境问题
这门课为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是生态环境专业的认知实践课程。从新生入学即开始进行实习,按“水、气、土、渣、生态”各环境要素的系统性,两学期共8次观察实习和多次课堂讨论,从上海市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雾霾、生活垃圾和固废、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入手,通过现场参观体验,让学生对环境问题实际情况有直观感受。
“环境、生态相关专业的大学新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一方面要传授环境科学、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传授、现场的考察、问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大家能认识到环境问题为什么现阶段依然特别严重?怎么看待中国环境问题与发达国家的异同?进而让大家体会到,学习环境专业能够做些什么。”张勇说。
到学校附近的吴泾第二发电厂生产装置及两个巨大冷却塔了解火力发电厂的大气污染及脱硫脱硝治理过程;参观上海辰山矿坑花园,了解如何将废弃矿山改造为一个亲水花园景观;参加老港垃圾填埋厂的“垃圾去哪儿了”活动,观看垃圾运输、填埋、焚烧的全过程;参观崇明岛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了解如何保护滩涂和各种野生动植物;参观可口可乐公司上海申美饮料工厂,了解废水处理和水资源梯级利用……通过这些专业讲解和问题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使得实地观察和实践成为学生认知环境问题、了解环境现状、思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重要课堂,不仅为高年级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还成为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从事科学研究基本素质与能力的重要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2016级学生陈婉琪、缪渠成等参加崇明“湿地生态环境观察”课程后,撰写“美好需要我们守护”的专题文章,野外实习的趣味和学术知识的专业跃然纸上。2016级学生张佳怡回忆起逐日的“小疯狂”:“那天去看日落很仓促,我和同学一路狂奔才好不容易追上……听说江边的落日特别好看,我一边跑一边想,难得来一次一定要看到。最后气喘吁吁地到了江边,夕阳正渐渐埋进远处的江面,留着一半鲜红。眼前的江水轻轻荡漾,不远处是一座长长的码头,几只渔船还在江面上慢悠悠地开着。当时就觉得,这就是自然吧。”
金牌讲师都是一线环保工作者
好课的关键在老师。张勇告诉记者,为了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邀请了多位在环保一线的优秀工作者现身说法,讲述责任与担当。
在“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主题课上,上海徐浦大桥中转基地主任陈伟佳作为主讲人,结合自己当兵转业到基地工作十几年来上海垃圾分类、运输、处理处置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让学生们了解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之于一座城市的作用,体会一线环卫人员对于城市绿色发展的担当。
在“水污染”主题,上海苏州河梦清园水污染治理展示馆馆长张效国讲述自己全程参与苏州河综合治理的经验,让学生们跟随他的讲解,一起走过苏州河的前世今生,体会环境治理的艰辛和不易。
这些真实的经历切合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等时代主题,直接触碰学生们的内心,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作出贡献。
除了“线下实习”,这门《环境问题观察》还在中国大学慕课开设网上课程,被评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为一门“国家金课”。课程共100多个小视频,总长约1500分钟,由20多位专业老师、20余位上海“水、气、土十条”环境政策制定者,环境类博物馆展示馆负责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环境投资、环评、监测公司的经理人等出镜主讲。短短两年,线上选课人数达到1.8万人,覆盖人群从高校学生到环保从业人员、环境学科教师和中小学生。
“我们希望通过专业课的内容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实效性与亲和力,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曾获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贡献奖的张勇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深深感到,坚定理想信念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