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推动能源科技创新 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2024-09-05 15:39105980中国工业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在2024-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为进一步探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的“2024电力低碳转型年会暨电力圆桌年中会议”日前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以“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


电力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国际社会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共识不断增强,电力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过去几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电力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就。一是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二是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储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缓解了新能源间歇性问题;四是绿电、绿证、碳交易市场逐步建立,为低碳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激励。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强调,十年来,电力行业全力以赴保供应,持之以恒促转型,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取得一系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发展道路。

杨昆表示,我国电力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7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达到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成为装机第一大电源。我国电力消费方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截至6月底,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10年来,全国能耗累计降低26.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28%,已处于国际前列。电力体制改革也在深入推进。”杨昆表示,如今煤电容量电价改革取得突破,“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基本形成。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今年1-6月,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2.8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1.1%。此外,电力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先后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政府间能源合作机制,建成32套与周边国家的跨国输电线路,光伏组件和风力发电装备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水电、核电、特高压均已成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亮眼名片。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自2020年正式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中国一直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安全新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发展新能源来提升能源自给能力、满足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需求,提升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新能源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为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张洁清认为,“新三样”制造业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为保持国际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加绿电需求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再例如,分布式发电资源成为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包括千乡万村驭风和千家万户沐光等行动,让乡村振兴的道路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越走越宽。

在张洁清看来,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能源的转型不是在现行体系下的修修补补,而是整个能源体系的重塑,也意味着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要从以稳定可预测的化石能源为基础,变革为以波动的可再生能源为主,既需要硬件设施的重建,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得生产关系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的进步。

“我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比如高质量消纳新能源、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明确虚拟电厂主体地位等等,正是在推动传统体制机制的变革。”张洁清表示。


技术创新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今年2月29日,中央政治局12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系统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一是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迅猛、保供压力较大;二是电力行业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三是电压、频率稳定问题凸显,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四是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五是灵活电源的最大调节能力与新能源波动不匹配,制约了新能源消纳;六是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和能效有待提高。

刘吉臻认为,应对上述挑战,需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要着力推进五大关键技术创新,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技术创新,促进新一代煤电升级;智能电网技术创新,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多元储能技术创新,促进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电能替代及再电气化技术创新,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

“技术创新是推动电力低碳转型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国在高效光伏、大容量风电机组、智能电网、火电清洁高效灵活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史玉波表示,国家、企业不断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关键技术的突破,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电力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电力低碳转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电力低碳转型的规律,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电力的全面低碳转型。”史玉波强调。他指出,要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形态的转变,要以新兴产业为导向,因地制宜谋划和发展先进电网技术研发应用、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储能产业集群建设、综合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集群建设,以及电力工业软件系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结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要推进电力供应支撑体系的建设,实现安全充裕前提下的电力低碳转型,要加强稳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稳定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标准的研制与完善,强化标准在引领技术发展、规范技术要求等方面的作用。

对于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刘吉臻表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能源科技的创新。要瞄准前沿,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地选择技术路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应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汉能曹阳:以薄膜能源科技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随着当前清洁化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在全球达成共识,欧盟和美国都相继出台政策,在规定年限内所有新建建筑需达到零能耗要求

0评论2019-04-23439

汉能曹阳:以薄膜能源科技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2019年4月3日-4日,“第十五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汉能在大会期间主办了“建筑造能创新科技”论坛。汉能薄膜发电集团高级副总裁曹阳发表了主题为《绿色建筑零能耗 薄膜能源芯科技》的演讲。

0评论2019-04-18450

清洁能源科技大受青睐 零碳工程已成创新热点
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框架初具,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将迎来第

0评论2017-08-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