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碳捕捉技术加速迈向规模化

2025-04-14 09:0843170人民网

在碳治理领域,碳捕捉和封存(CCS)以及碳捕捉、封存与利用(CCUS)技术因为高成本投入和技术可行性一直备受争议,但全球多国CCS/CCUS项目近期出现实质性进展,这似乎预示着日趋成熟的碳捕捉技术正加速迈进规模化阶段。


多国碳捕捉项目进展显著


3月2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称,日前中国首口海上CCUS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预计10年累计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二氧化碳超100万吨。2023年6月,中国海油在恩平15—1油田投用中国海上首个CCS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安全运行近13000小时,回注二氧化碳超18万吨。


同一时期,挪威北极光CCS项目第二阶段做出最终投资决定,计划将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能力从第一阶段的每年150万吨提高到至少500万吨。第一阶段将于今夏启动,首批二氧化碳将通过110公里管道运送到北海海床下2600 米处的海上封存点永久封存。第二阶段扩建工作以现有陆上和海上基础设施为基础,增加陆上储罐、新建码头、增加注入井以及新建二氧化碳运输船,预计将于2028年下半年完成并投产。北极光CCS项目集中了不同的碳运输和封存技术,包括运送液态二氧化碳船舶、接收终端、将液态碳注射至海床的输送管道以及海床设备等。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国会于3月通过一项推动CCUS技术发展的法案,旨在将CCUS视为国家经济增长新动力。马来西亚计划今年启动该国首个CCS项目Kasawari,预计每年捕获400万吨二氧化碳并注入M1油田。马来西亚石油管理局表示,在马来西亚16个枯竭油田中,已经确定了超过46万亿立方英尺潜在碳封存能力。


马来西亚石油管理局高级副总裁Mohamed Firouz Asnan表示,除了为本土项目提供碳封存解决方案,还将向第三方提供过剩封存容量,从而将马来西亚打造为区域CCS中心。“60%的封存容量分配给马来西亚,剩余40%提供给第三方。”他说。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维姬·霍尔卢布将二氧化碳描述为提高油藏产量的重要工具。“二氧化碳泵入储层提取原油的效果比水好得多,我们利用这种方法从常规油井中可以回收75%的原油,而之前的回收率为50%。”她表示。


高成本仍然制约商业落地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洞察在《2025年清洁技术主要趋势》报告中指出,2025年有望成为CCUS项目的里程碑之年,预计将有约7000万吨碳捕捉能力获得最终投资决定。


当前,各地区相继宣布的碳管理战略显著减少了CCUS项目的不确定性,超过50%的预期碳捕捉能力位于已建立具体碳管理框架的地区。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洞察指出,碳管理目标结合创纪录的碳承购协议创造了有利环境,为未来几年CCS和CCUS项目部署奠定基础。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约有700个CCS项目正在筹建中。市场预计,随着未来10年更多商业CCS项目落地,CCS技术中期减排价值将得到验证。不过,截至目前,高成本仍然是制约CCS和CCUS技术商业落地的主要挑战。


美国碳捕集联盟执行董事Jessie Stolark表示,美国已宣布CCS项目超过275个,如果没有税收抵免,这些项目几乎都会消失。“CCS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业内一直在寻找经济上可行的CCS技术解决路径。截至目前,CCS工业规模设施整体进展缓慢。”


去年10月,英国宣布,将在未来25年投资284亿美元支持英国首批CCS项目,其中3/4资金来自消费者。这随即在英国国内引起争议,对于政府让民众为CCS技术“买单”表示担忧。对此,英国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2月公开表示,英国政府没有有效评估此举对家庭和企业的财务影响,将在无形中给经济和民生带来很大影响。


“在英国,CCS仍然是一项未经证实的技术,我们担心这将对消费者和工业电费产生重大影响。”公共账目委员会主席杰弗里·克利夫顿—布朗强调。


工业碳移除承诺不断增长


挪威北极光公司海事经理Conner Love表示,CCS市场与5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时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还是新鲜事物,被认为具有潜在高风险,因为投资回报率未知。但现在,仅北极光CCS这一个项目就可以迅速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的船队,包括大约10艘二氧化碳运输船。“这足以证明,CCS技术潜力大、市场潜在价值高,未来会有更多参与者。”


油价网援引一份预测报告称,2024—2031年间,全球CCS市场将以1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这主要受到公共和私营部门投资增加推动。其中,北美和欧洲地区增长将较为明显,这两个地区主要围绕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品或燃料的碳利用技术、大规模碳储存中心建设这3个方面发力。


英国市场调研公司IDTechEx预计,到2045年全球碳捕捉能力将达到每年25亿吨,这意味着2025—2045年间CCS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8.5%。


IDTechEx指出,碳捕捉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由于能源需求高,所以成本投入仍然很高。为了降低碳捕捉成本,业内正在开发其他替代技术如新兴溶剂,吸附剂、膜,低温方法等。


当前,工程碳移除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直接从大气中捕获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尽管成本高昂,但过去3年,工业碳移除承购协议却不断增长,这反映出企业对此类技术的高度兴趣,以及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不过,现有碳移除项目在质量方面仍面临挑战,这推动了对高质量解决方案的需求,如直接空气捕捉技术和生物质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洞察指出,去年工程碳移除承购协议中,生物质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占据87%的份额。由于生物质能碳捕捉与封存项目规模较其他工程碳移除项目更大,使其成为扩大碳移除颇具吸引力的领域。


人民网 记者 王林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资本市场催化碳捕捉 把二氧化碳“关起来”
根据全球碳捕捉与封存研究院的11月下旬公布的最新报告,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5个碳捕捉与封存项目投入运行,今年共捕捉2800万吨由燃煤

0评论2015-12-11330

中电远达表示已具备二氧化碳捕捉的相关技术
9月30日,中电远达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具备二氧化碳捕捉的相关技术,也参与过碳排放交易的试点工作,我们相信公司有能力迎接这

0评论2015-09-30217

专访国际能源署明切纳:兑现减排承诺中国需用碳捕捉储存技术
碳捕获与存储是全球致力减少火力发电厂、钢铁和水泥厂等大型工业污染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举措。中国四分之三的发电量都来自燃煤,因此发展碳捕获与储存技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0评论2015-01-14178

碳配额分配应奖励先进 关注碳捕捉封存成本— —专访格朗吉斯碳排放管理的公用事业经理陆云
“对于像我们这样已经进行过节能改造的企业来说,采用历史法分配并不合理,会造成‘鞭打快马’的情况。”负责格朗吉斯碳排放管理的公用事业经理陆云说。

0评论2014-08-19234

全球最大碳捕捉项目将启动
据美国能源部 (DOE)透露,全球最大碳捕捉项目Petra Nova即将启动。在CCS全球发展不景气的今天,这一消息令外界感到惊讶。

0评论2014-08-0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