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源网荷储多元管理

2025-05-21 14:2991730《农村电工》

随着“双碳”目标及“十四五”规划的逐步落实,预计到2025年,甘肃省金昌市将有460万kW新能源项目并网,电网调度将愈发复杂。目前,电网实时均衡所需的可调控资源主要来自电源侧,其承担了负荷变化及事故干扰引发的调节任务。而实际具备可调控能力的电源,大多集中在已纳入AGC(自动发电控制)调控的火电机组。全网功率预测、调频预测、电网潮流调整预测、N-1越限预测等,均依赖于机组的调节能力。现有的“源随荷走”调节模式,无法充分利用负荷侧众多资源的弹性及调节潜力。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金昌供电公司通过聚合、优化、控制、管理多种分布式能源,探索构建源网荷储多元管理体系,以实现源端与负荷侧之间的高效交互。

一、源侧:加快建设,推动能源多元供给

金昌供电公司积极向相关管理部门争取煤炭发电企业灵活转型政策,力求在2025年前基本完成燃煤发电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全面落实甘肃省新能源发展规划,为已完成燃煤电厂弹性化改造的发电企业分配新能源发展指数,并从在建项目、用电负荷、输电通道和电网布局等角度,全面加强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科学引导,最大限度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

风力发电。加速推进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对接受端市场,根据新能源消纳形势,持续扩大金昌风电基地规模,同时稳步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

光伏发电。结合地方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荒漠、戈壁和沙漠地区开展大规模光伏开发,并与沙漠化治理、生态修复和农牧业有机结合。重点支持“光伏+治沙”“光伏+农牧业”等兼具多种生态效益的光伏项目。

抽水蓄能。充分发挥梯级水库调蓄能力,推进黄河上游既有水电站扩机改造工程,规划布局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加强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营监管,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降低对水库周边建筑的影响,保障河流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

二、网侧:智能电网,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统筹电力供应、运行安全和使用效益,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最优分配。加强应急备用与调峰电源能力建设,推进电源扩容稳供,提升区域间的输电容量与互补水平。坚持“以保证用电供给为主、新能源优先”的原则,加快对电力系统中长期供电方式的研究,根据新能源的发展规模与空间分布,合理规划工程施工时序。

金昌供电公司以“及时、高效、规范”为理念,将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的新能源项目接入电网,并明确工作时限。深化“放管服”改革,将相关工程的部分审批权限下放,科学制定投资规划,助力新能源工程建设提速。全面加快推进D5000系统和省、地一体化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建设,实现跨区域、跨流域风光水电的协调运行,确保新能源消纳能力达标。

三、负荷侧:电能替代,促进低碳能源消费转型

借助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对各类能源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全力推进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搭建,深入开发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相关功能,搭建起用户、政府及供电企业三方联动的桥梁。在此基础上,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用户服务平台,激发用户主动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四、储能侧:储能应用,能源灵活存储增效益

一是全面统筹能源存储与源网荷协同开发的空间布局。深入分析区域用电特征,精准研判区域内新能源发展趋势及柔性电源实际需求,科学规划储能设施的发展规模、布局方案、接入范围和建设时序,达成源网荷储协同共进的目标。二是构建全新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储能云平台建设,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储能云的使用潜能,实现设备、资源和业务的全方位共享和高效利用。三是积极推动电力系统中源、网侧储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全力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明确配储比例,构建源网荷三方协同的储能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打造典型试点工程,推动规模化发展应用。

以“扩储”为中心,重点提升电网调控水平。加快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进一步优化抽水蓄能发电系统运行管理,健全抽水蓄能发电电价、储能电价及投资收益等机制,改进峰谷分时电价。积极推动抽水蓄能、天然气等能源设施的开发,开展系列风电、水电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