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范围内干旱和极端热浪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强烈且广泛,过去一年,北美、南美、非洲、南亚等地区水电产能骤降,引发多国出现电力危机。相较于依赖天气的“风光”电力,水电的全天候发电特性使其成为保障电网稳定的理想选择。对河流资源丰富的国家而言,水电本是兼顾清洁能源发展与电力安全的选项,但根据实际数据,全球水电投资热潮正在降温,新建装机步伐放缓。
新建水电装机增速持续放缓
国际能源署指出,截至目前,全球水力发电总量超过所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总和,不过,气候危机导致的干旱、热浪等极端天气,使得近年来新建水电装机增速放缓。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8至2023年间,干旱问题给全球水电发展造成严重阻碍,全球水力发电量增长不足1%。2023年,全球水力发电量同比减少超过100太瓦时,降幅超过2%。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水力发电量增长将持稳,但随着电力需求增长超过部署,水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将出现下降。
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水电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出,到2050年,全球61%的拟建水电项目都将位于洪涝、干旱或两者兼有的高风险地区或极高风险地区,其中就包括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国际能源署指出,到2100年,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水电装机容量将有所下降,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的水电站受到的影响将最为严重,气温上升越高对水电行业影响就越严重。
美国能源信息署指出,2024年,美国水力发电量比前10年平均值低13%,这是自2001年以来水电发电量最低值。极端和异常干旱条件一直影响着美国各个地区。去年4月,华盛顿州宣布州内大部分县处于干旱状态;去年夏季,俄勒冈州两个县宣布进入干旱紧急状态。
与此同时,水电出口大国加拿大也受到影响,开始从美国买电。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水力发电量约占加拿大全国发电总量的60%,但受极端天气影响,不列颠哥伦比亚、马尼托巴和魁北克等水力发电大省遭遇干旱,导致加拿大去年对美国水电出口量降至14年来最低水平。同时,加拿大去年曾连续3个月从美国买电,这是8年来首次。
干旱频发冲击水电发展
气候变化引发的持续热浪、干旱和过度降雨等天气异常现象,动摇了水力发电的可靠性,巴西、厄瓜多尔、美国及地中海沿岸国家接连出现类似危机。油价网援引一份气候模型预测显示,悲观气候情景下,未来极端干旱发生概率将激增近90%。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去年10月,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因遭遇历史性干旱不得不采取限电措施,每日停电最长可达14小时,社区断水断网,高速公路被迫关闭,经济损失更是触目惊心,每停电1小时就可能造成1200万美元经济损失。
去年下半年,非洲地区干旱频发。莱索托、马拉维、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多个非洲国家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主要原因是干旱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牲畜养殖。南非“独立传媒”指出,南部非洲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干旱。多家水电企业面临缺水导致发电量减少的窘境,津巴布韦、赞比亚等严重依赖水电来支持工业生产的国家不得不频繁采取限电措施,市政供电非常不稳定。
据了解,东非水电系统高度依赖尼罗河、塔纳河、鲁菲吉河等主要水系,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国水电占比普遍超过70%。非洲能源新闻网指出,截至今年1月,持续干旱已导致这些河流径流量较历史均值下降30%至50%,水力发电系统陷入瘫痪。肯尼亚图尔卡纳水电站发电能力“腰斩”,全国范围轮流停电成为常态;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因来水不稳多次推迟投产;乌干达依赖维多利亚湖水的电站群在旱季发电量骤降40%。
作为东非地区的能源支柱,水电以低廉成本为数百万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但这种能源结构的单一性在气候变化时代暴露出致命弱点。随着干旱频率与强度的持续升级,该地区能源安全防线面临全面溃决风险。在经济层面,被迫启用柴油发电机组使工业电价和制造业成本齐增。根据坦桑尼亚纺织业协会数据,去年,该国纺织行业因电力不稳导致的订单损失超2亿美元。在社会层面,农村地区净水系统停摆引发霍乱疫情,医疗机构因冷藏设备断电导致疫苗报废率激增,教育系统更遭遇数字化倒退,卢旺达30%的乡村学校被迫回归油灯照明时代。
需更多政策支持
气候风险之外,生态代价同样制约水电发展。美国已面临“无河可用”的窘境,现有水坝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引发广泛争议。美国清洁技术新闻网撰文指出,美国水电行业未来重在维护现有设施而非新建项目。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在刚果河酝酿的巨型水电项目当前正面临800亿美元天价投资、政权更迭、生态隐忧等问题。
目前,非洲国家寻求在政策制度方面创新,并加大数智化部署,推动水电系统智能化管理。据悉,埃塞俄比亚启动“蓝色尼罗河”数字孪生工程,通过AI模型实现流域精准调控;乌干达在维多利亚湖试点“浮动式光伏+水电”混合电站,旱季发电稳定性提升60%。
非洲开发银行能源顾问穆罕默德·迪亚洛表示:“当气候风险成为发展常量,我们的能源架构必须具备动态适应性。东非的突围之路,或将为全球气候脆弱地区提供转型范本。”
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水电自身却正在成为气候危机的直接受害者。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低碳转型与维护生态平衡间找到新平衡点,将成为决定水电行业未来的关键命题。
国际能源署表示,水电作为未来清洁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柱,需要政策措施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公共部门的参与对水电扩张至关重要。然而,过去20年,许多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主要集中在增加风能和太阳能部署。
据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为“风光”能源引入了短期和长期目标和财政激励措施,但只有不到30个国家制定了针对新建和现有水电站的政策。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水电项目的前期开发、建设和运营时间更长,投资风险更高,需要具体的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以及更长远的政策视角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