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3日,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在京举行。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大会召开的主题为“数字化与科技创新塑造可持续未来”的主论坛上获悉,北京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十三五”以来,北京以年均1.5%的较低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5.2%的经济增长。下一步,北京将强化数字产业与能源发展双向奔赴,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
全市绿电使用量近三成
市发改委主任杨秀玲表示,北京大力推动燃煤替代,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断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全市煤炭消费量从2012年的2180万吨降至2024年的不到60万吨,占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成为中国首个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同时,北京绿电使用比例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用电量1389亿千瓦时,其中绿电407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29.3%。传统供热模式正在加快优化,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热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此外,天然气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凸显。2024年北京市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95亿立方米,成为全球天然气消费第二大城市,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约三分之一,在发电供热等关键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兜底保障功能。通过规模化扩大天然气消费,有力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30.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65.9%,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誉为“北京奇迹”。
北京依托丰富的研发资源、雄厚的资金资源以及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推动一批能源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能源科技企业快速成长。例如,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华易氢元的高温碱性电解制氢技术、华商三优的充电桩自动化检测流水线等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市燃气集团研制的燃气智能巡检机器人,可自动完成对燃气管道的泄漏检测、闸井井盖完整性识别等多项巡检任务;国网北京电力应用大模型创新打造停电研判、智慧营业厅、智能防汛等12大主题场景,电网故障研判效率提高90%以上。
集成新技术发展新业态
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方面,北京将强化数字产业与能源发展双向奔赴。当前,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已走过4个年头,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提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杨秀玲介绍,北京正在加快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家数据管理中心、国家数据资源中心和国家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一方面,北京将继续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能源保障;另一方面,北京也将集成新一代通信、AI、物联网等技术,大力发展“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业态。深化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电网、智慧气网和热网,建成全领域、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能源系统。统筹能源与碳排放,建设多能互补互通的能源互联网和能源大数据平台。
积极有序发展生物质燃气
本市还将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深度转型。
杨秀玲表示,从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角度,北京将着力加强节能、氢能、储能等产业创新发展;依托北京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为能源领域创新型技术的评价、融资、推广和国际交流提供专业服务;发挥百亿级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推动先进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从基础设施的角度,北京将站在中长期角度上,全面谋划“十五五”时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路径,按照“节能、增绿、减气、少油、净煤”的基本方向,全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全面提升能源基础设施发展质量。北京也将继续坚持天然气的基础保障能源定位,利用污泥、垃圾积极有序发展生物质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