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本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电力生产供应方面,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报告预测,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考虑到三季度高温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数偏低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6%。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15.7亿千瓦。
电力供应方面,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39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5%左右。
以下为报告发布稿全文: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今年以来,电力行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电力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弘扬电力精神,攻坚克难,统筹做好保供电、促转型、稳投资、优服务等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电力消费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一、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一)电力消费需求情况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一、二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4.9%。分月份看,1-2月、3月、4月、5月、6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3%、4.8%、4.7%、4.4%、5.4%,总体呈现回升态势。1-2月受上年闰年和气温偏暖因素叠加影响,电力消费增速偏低;3-5月电力消费平稳回升至4%以上;6月,因高温天气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回升至5.4%。
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7%。上半年,第一产业用电量6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4%。分季度看,一、二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8.7%和8.6%,第一产业用电量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分行业看,上半年畜牧业、渔业、农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3%、6.1%、4.5%。
二是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4%。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5.0%,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43.0%。一、二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和2.9%。上半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1%。分大类看,四大高载能行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0.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同比增长3.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降低4.7%。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3.8%,增速高于同期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1.7个百分点;一、二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6%和3.9%。9个子行业中,除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外,均实现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8.8%)、通用设备制造业(6.8%)、专用设备制造业(5.5%)、仪器仪表制造业(5.3%)用电量增速超过5%。汽车制造业中的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28.7%。消费品制造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0.2%,12个子行业中有7个保持正增长,其中食品制造业(5.7%)用电量增速领先。受外部贸易环境影响,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子行业二季度用电量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6月当月,除食品制造业外,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子行业用电量增速均比上月用电量增速有所提高。
三是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1%。上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8.9%,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34.8%。其中,一、二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2%和9.0%。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4.8%)、批发和零售业(11.4%)用电量增速超过第三产业整体增长水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4%;电动汽车高速发展,拉动充换电服务业上半年用电量同比增长42.4%。
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4.9%。上半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14.6%,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19.1%。其中,一、二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5%和9.3%。6月,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气温同比明显提高,重庆、浙江、上海、四川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0.9%、33.7%、32.2%和29.5%,宁夏、江西、云南、福建、湖南、江苏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5%,拉动当月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0.8%。
五是东部地区用电量增速相对领先。上半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4%、3.8%、2.8%和3.1%。上半年,全国29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正增长,其中,西藏(12.8%)、贵州(9.0%)、浙江(7.1%)、福建(6.3%)、山西(6.3%)、重庆(6.2%)、江西(5.3%)、云南(5.2%)、上海(5.2%)9个省份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5%。
(二)电力生产供应情况
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6546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占新增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其中,新增常规水电装机110万千瓦,抽水蓄能283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加2555万千瓦。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1221万千瓦,同比增加10973万千瓦,占同期全国总新增装机的72.3%。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达到89.9%。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超六成,太阳能装机达11亿千瓦。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分类型看,火电装机14.7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12.1亿千瓦;水电4.4亿千瓦,其中抽水蓄能6129万千瓦;核电6091万千瓦;并网风电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28亿千瓦、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截至6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2.2亿千瓦,同比增长29.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60.9%,比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全国电力供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25.4,“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25.4%;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304.5,“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204.5%,同比增长40.3%。6月底,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7.5,“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17.5%,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107.9个百分点。
三是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占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上半年,规上工业水电、火电发电量分别下降2.9%、2.4%,太阳能、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20.0%、11.3%、10.6%。上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43.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四是核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其他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水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377小时,同比降低100小时。火电1968小时,同比降低130小时;其中煤电2056小时、同比降低147小时,气电1007小时、同比降低78小时。核电3882小时,同比提高167小时。并网风电1087小时,同比降低4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560小时,同比降低66小时;与风光资源水平较常年同期略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有关。
五是电网工程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在“两重”“两新”政策落地、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及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下,电网投资构成中的设备投资同比增长39.6%。上半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15647万千伏安,同比多投产3391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8341千米,同比多投产4950千米。
六是跨区、跨省输送电量同比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完成跨区输送电量43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8%。其中,西北外送电量17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占全国跨区送电量的40.6%;东北、西南、南方外送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4.7%、15.0%和12.4%。上半年,全国完成跨省输送电量9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其中,内蒙古(1509亿千瓦时)、山西(717亿千瓦时)、新疆(593亿千瓦时)、四川(458亿千瓦时)、宁夏(439亿千瓦时)、陕西(355亿千瓦时)、贵州(331亿千瓦时)、甘肃(313亿千瓦时)8个省份净输出电量规模超过300亿千瓦时。
(三)全国电力供需情况
上半年,电力行业企业全力以赴抓好保电保暖保供工作,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一季度,气温整体偏暖,电力供应整体充足,全国供需平衡有余。二季度,共有3轮高温过程影响华北、西南等地区,中东部地区出现区域性高温过程,拉动部分省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电力供应方面整体充足,供需总体平衡。
二、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一)电力消费预测
预计2025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宏观经济增长情况是影响电力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以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经济稳增长注入动能。预计2025年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平稳增长。考虑到三季度高温因素及上年四季度基数偏低因素,预计今年下半年用电量增速高于上半年,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6%。7月以来,多地电力负荷快速攀升,全国最高负荷屡创新高,7月17日达到15.08亿千瓦。若夏季气温再创历史新高,则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达到15.2-15.7亿千瓦。
(二)电力供应预测
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将在61%左右。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6.5%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约24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在61%左右。其中,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2亿千瓦、核电6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火电约15.5亿千瓦,其中煤电12.7亿千瓦左右,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将降至三分之一以下。
(三)电力供需形势预测
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综合考虑需求增长、电源投产以及一次能源情况,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级电网部分用电高峰时段可能存在供需偏紧,通过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后,电力供需可实现紧平衡。
注释:
1.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电厂发电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3.四大高载能行业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
4.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
5.消费品制造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12个行业。
6.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7.新能源发电类型包括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