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受台风影响,浙江宁波海曙区高桥镇一企业铁皮厂房倒塌,压断10千伏岐湖线一段导线,宁波供电公司抢修人员上杆抢修。柴铮/摄
“可把你们盼来了!”
“就算劈开一条路,也要为镇政府接通应急电源,让失联的小镇重新‘发声’。”
“可以送电了!送完这处,还得赶去下一个点位!”
“经过一昼夜的奋战,我们新立了7基杆塔、架设了1.8千米导线。”
…………
7月27日至28日,一场强降雨倾泻北京,密云、延庆、怀柔等山区成为重灾区,电网设备在风雨中岌岌可危。不止北京,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造成灾害隐患点周边电力设施损害。7月30日,第8号台风“竹节草”先后登陆浙江舟山市沿海和上海市奉贤区沿海,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雨势猛烈,部分低压供电线受到影响。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面对近期多地持续强降雨和台风带来的严峻考验,能源战线闻“汛”而动,星夜驰援保民生,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承诺化为雷霆行动。
面对暴雨,国网北京电力出动325支抢修队伍、2597名电力员工、205台发电车、358台发电机奔赴受灾一线;国网河北电力先后出动抢修队员1088人,派出抢修车辆424台,调集应急发电车、发电机、烘干机150余台,开展应急抢修集中攻坚。
面对台风,国网浙江电力组建1个前线督导组,进驻宁波、舟山,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体系有序运转,1300余支应急抢修队伍、1.8万余名人员,进入战备状态;国网上海电力累计出动抢修员工6700余人次、抢修车辆4515车次、发电车16台次;国网江苏电力累计出动抢修人员1924人、车辆498辆。
暴雨中的“电力先遣队”
在北京市密云、怀柔、延庆、平谷等受灾区域,国网北京电力坚持“先复电、后抢修”,布防主配网抢修力量1300人,争分夺秒防汛救灾保供电。8月2日,经过电力抢修人员不懈努力、昼夜奋战,通过市电或应急电源接入等方式,实现北京受灾行政村供电全部恢复。
图一:7月29日,国网天津蓟州公司抢修人员运送44台发电机至下营镇小平安村,保障村民应急用电。李津/摄 图二:7月29日,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工作人员在蓟州下营高级中学东北侧对被洪水损坏的10千伏青营213线路086号杆进行抢修。杨培斌/摄 图三:国网天津蓟州公司抢修人员对黄崖关村供电设备进行复电。王建慧/摄
时间回溯到7月26日深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密云冯家峪镇彻底隔绝。道路中断、电力中断、通信失联,这座群山环抱的小镇一夜之间沦为“孤岛”。现场到底如何?道路何时能通?物资如何运入?一连串难题重重压在带队抢修的国网密云供电公司西田各庄供电所所长李岩松心头。
有着27年党龄、扎根一线二十余载的李岩松深知,城镇失联后恢复通信的重要性。7月27日下午2时,他得知武警官兵将徒步进入中断区域后,立即带领14人的电力“先遣队”随行,决心为镇政府接通应急电源。队员们肩扛20多公斤的移动电源,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他们蹚过4米宽的河道,又攀爬上七八十度的陡坡,队员们相互搀扶、轮流系安全绳协作前进。当日下午6时,队伍抵达冯家峪镇,早已等待的镇干部激动地握住李岩松的手说:“可把你们盼来了!”
一夜之间沦为“孤岛”的还有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7月22日晚,一场暴风雨打破了大王庄镇的宁静。山洪冲毁大王庄镇多处道路、桥梁,让独路、杨家圈、宅科等6个村庄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孤岛。经过57个小时的奋战,大王庄镇所有受灾村落渐渐亮起了灯光。
目光移至天津。7月29日清晨,在天津市蓟州区罗庄子镇泥河村,72岁的村民王大爷望着家门口汹涌咆哮的河水感慨:“自1958年以来,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条河被灌满。”
“雨势稍有缓和,但泄洪对于电力线路而言,是更为严峻的考验,我们丝毫不敢懈怠。”国网天津蓟州供电公司下营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徐璐表示。截至29日24时,该公司累计投入抢修人员289人次、抢修车89台次,调配发电机54台、应急发电车33辆,同步开展作业,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现场可靠供电。
“目前,国网天津蓟州供电公司已全员上岗,并从下营镇周边调配了206人的应急支援抢修队伍随时待命,全力以赴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现场可靠供电。”该公司副总经理欧干新表示。截至7月29日24时,本次受灾严重的天津蓟州区罗庄子镇、下营镇地区的31个村庄居民生活用电全部恢复。
镜头转向陕西。7月24日夜间至25日全天,陕西榆林神木、府谷和延安甘泉、志丹4县出现中到大雨,榆林定边、靖边、横山、榆阳4县区降大暴雨,延安吴起县降特大暴雨,造成吴起、志丹县城多处城区街道被淹、道路损毁严重,延安、榆林部分电力设施受损。国网陕西省电力迅速组织抢修,截至7月29日23时,陕西电网因灾停运线路、台区及客户已全部恢复供电。
上海,截至7月30日23时46分,在台风再次登陆奉贤区沿海仅7小时后,上海全市所有受台风影响用户已全部恢复用电。台风期间,国网上海电力与狂风暴雨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保电攻坚战。此次台风期间,国网上海电力在全市共设置174个抢修驻点、组建306支专业抢修队伍,安排抢修人员8000余人,17支应急基干队伍499人24小时待命。
河北南部,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雨天气过程,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保定易县、阜平电力设施受损严重,部分受损线路因道路中断或处于洪水区域内,抢修难度极大。截至7月28日17时40分,经过国网河北省电力89小时连续奋战,因强降雨停运的53条线路全部抢通复电。
河北北部,7月31日早上6时,国网冀北兴隆县供电公司六道河镇供电所所长王立国介绍,经过一个昼夜的奋战,他们为受损严重的六安512线路新立了7基杆塔、架设了1.8千米导线。此前,该线路已累计立杆23基、架线2.6千米,旨在恢复9个村庄、2500余户的供电。抢修人员不畏夜间在湍急河水中架线的危险,加班加点,以期早日让百姓用上电。
智能让抢修“耳聪目明”
无人巡检机、AI超脑机车、AI台风预警模块等诸多智能科技的应用,为电网抢修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大幅提高了抢修效率和质量。
图一:7月29日,国网北京平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金海湖镇将军关路抢修受损电力设施。刘小军/摄 图二:7月27日,国网北京电力抢修人员徒步进入密云区冯家峪镇信号中断区域运送移动充电电源,并开展线路勘查工作。林一轩/摄 图三:7月29日,国网北京平谷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金海湖镇将军关路抢修受损电力设施。刘小军/摄
图四:7月27日,国网北京电力应急抢修人员利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沿密云区冯家峪镇周边开展供电设备勘察。李艳娜/摄
7月26日深夜,北京密云区冯家峪镇的山谷里,暴雨如注。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运检部输电运维专责齐帅收到电力应急指挥中心下达的紧急任务:冯家峪镇部分道路中断,车辆无法进入受灾地区,尽快启用无人机勘查现场,摸排电力设施受损情况。闻令而动,齐帅与抢修人员龚俊、涂珺钛立即启动无人机飞行前的组装、充电、空域申请等准备工作,并按要求于7月27日中午携带无人机赶赴现场。
一侧是水流湍急的白马关河,一侧是云雾缭绕的高山密林,车辆被迫停在冯家峪镇琉辛路断路点。三人找到一处空旷之地,翻开手中的地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规划飞行航线,并传输至遥控器上。无人机则沿着预设航线,快速穿梭在杆塔与线路之间,精准捕捉线路和设备运行情况。
“这是我们首次应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它翼展约3米,最大飞行距离100公里,在300米高空飞行,依然能通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仪看清地面杆塔情况,即使在天气恶劣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够自主飞行。”作为新一代电力工人,齐帅对于能够运用新技术解决工作困难感到无比骄傲,“在突发情况道路中断时,使用无人机巡视既高效,又减少了涉水爬山的危险。此次飞行覆盖区域达80平方公里,涉及1座110千伏变电站、4条输电线路及上百基杆塔,如果靠人工巡视一圈下来要好几天。”
此外,国网北京电力还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一道坚实的防汛“科技防线”。为精准应对雨季挑战,国网北京电科院对全市电网的雷电监测系统进行了深度升级。改造后,单站探测盲区从50公里锐减至5公里,探测精度实现了数量级的跨越,为电网安全提供了更精准的“预警雷达”。
同时,“电网一张图”智能研判平台在实战中大显身手。该平台如同电网的“智慧大脑”,能实时感知全网运行状态。一旦故障发生,系统秒级响应,自动捕捉事件、精准定位受影响客户、智能分析故障原因与影响范围,并“一键派单”至最近的抢修队伍。这一创新应用,成功推动抢修服务从传统的“接诉即办”向主动高效的“未诉先办”模式转型,极大提升了应急响应的预见性与处置效率。
面对台风“竹节草”,浙江电力气象中心全面启动战时机制,依托自主研发的AI台风预警模块,对浙江区域台风影响电网设备情况进行预警研判,对宁波、台州、舟山、嘉兴、温州等地50余座变电站发出预警,提醒相关部门重点注意防范强降水引发的洪涝、地灾等次生灾害的影响。截至7月30日,已发布预测预警报告10余份、预警信息40余条。
7月30日,国网上海电力的最新“神器”——“电力AI超脑机车”在抗击台风“竹节草”的战斗中投入使用。这款设备融合了无人车、无人机及北斗导航技术,依托“光明电力大模型”实时分析气象风险,自动生成隐患预警工单,调度无人设备巡查重点区域,为电力抢修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持。
政企联动守护万家灯火
在此次防汛保供中,政企联动守护了万家灯火。记者从国网北京电力了解到,其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情况,强化水闸、大坝、泵站等防汛重要用户外电源特巡看护,与北京市、区两级防汛办、城市管理委、水务局等主动对接,及时掌握汛情预测信息,在确保抢修人员、受灾地区人员人身安全前提下,加快推进抢修复电各项工作,同时配合受灾地区政府部门做好人员疏散转移。
在北京密云区不老屯镇,电力人员配合政府部门提前转移低洼地带群众,并在安置点提前布设应急电源;在北京怀柔区琉璃庙小学集中安置点,通过接入发电车方式,先后为琉璃庙镇政府应急指挥部、卫生院、水站、安置点和柏查子村等提供了应急供电。
在吉林,吉林省气象局成立气象专班驻公司开展电力气象工作,深化汛情监测预警,聚焦强对流、强降水等极端灾害天气开展电力气象会商研判,绘制吉林电网暴雨致灾风险评估和分布图,部署PMS3.0系统中电力气象防汛功能应用,汛期实现“挂图”作战模式。截至目前,吉林省内受灾地区均已恢复供电。在浙江,此次台风对浙江东部和北部地区产生严重风雨影响,国网浙江电力加强重点区域城市内涝积水、次生灾害等的防范,启动“一市帮一县”机制。
…………
“雨停了,但工作不能停,尽快把照明方舱装好,让巡视人员能看清路。”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共产党员徐赛宗指着眼前奔涌的潮河说。上游密云水库正在泄流,河水裹挟着泥沙滚滚西去,与白河交汇。“当下正是巡视关键期,一点马虎不得。”
作为支援防洪保障的“利器”,每台应急照明方舱配备5000瓦发电机,满油状态下能连续运转8小时。7月29日傍晚,电力人员到达密云水库现场后,立即对三台方舱进行接电缆、调试灯光操作,不到5分钟就完成了部署。
“武警官兵7月29日刚完成堤坝加固,又开始24小时不间断巡视。”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应急救援队队员金海亮望着不远处的巡堤队伍,战士们正借着灯光仔细排查堤岸是否有裂缝、管涌。“此前靠手电巡堤,光照范围窄,暗处隐患难发现。现在这灯一照,边边角角都看得清清楚楚。”
截至记者发稿,北京电力抢修人员仍在密云、延庆等山区开展连续作战。他们踏着泥泞、顶着烈日,用汗水诠释责任,用担当守护光明。正如一位抢修队员所说:“只要能让大家早一分钟用上电,再苦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