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接近它能承受的底线,很多地方已经突破了。比如雾霾的出现,实际表明空气质量承受不了那么多污染物,是突破底线的。”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联合举办的第十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提出未来将面临“生态环境突破底线”等六大风险。
围绕“深化改革”这一主题,与会专家建言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两院院士、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宋健指出,粗放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导致了“环境瓶颈”的出现。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研究探索协同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必须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及环境治理能力、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理清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思路。
关于环境领域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透露,对于排污许可等方向明确又立即可行的改革事项,要加快推进;对于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大胆探索,有的要先行试点;对于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等涉及面广、基础又很薄弱,需要中央决策的,要加快研究提出改革思路。
理清思路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环保联合会名誉主席张榕明表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推进环境治理已经刻不容缓。深化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底层创新,更需要探索实践。
夏光告诉记者,我国未来的生态环保将面临着环境质量、人群健康、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区域平衡、国际影响等六大风险。
从环境质量的风险看,尽管总体趋稳向好,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以水污染为例,从数据来看,尽管城市饮用水的合格率是上升的,但还有一部分农村地区解决不了饮用水安全问题,水污染仍然是未来环境风险中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就空气质量而言,过去是煤烟型污染降低了,但PM2.5又凸显出来。从土壤污染来看,未来的风险更加突出。夏光表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显示,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较重,未来质量也是令人担忧的。
谈及影响未来生态环境的风险,夏光认为有正反两个方面影响要素。从负面要素看,一是生态环境回旋余地大大降低,“老底儿”用的差不多了,容量接近饱和,客观形势严峻。二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结构性压力还是持续存在的。这里提到的“结构”,是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在内的整个经济体系。预计还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逐步调整升级过程。三是我们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离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环境的法制建设,执法守法意识,还是监管能力都与要达到的环境目标有很大的差距。
“要改变现状,最关键是战略,要从宏观整体上采取战略,实行整体优化战略。”夏光说,“不能单纯增加环保的一些措施,多支一些钱不是根本之策,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纳入环境保护要求,使这些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变,这样才是一个终极策略。”
夏光建议,要加快推进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改革。要实行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及《环保法》提出的保护优先。
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就是要通过产业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污染减排,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同时,要开发民间能量,还要改变现有的价值观,建设“天人合一”的价值体系,要用绿色的观念来统领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的发展。他希望,全社会关注并呼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基调”。
谈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改革的方向及重点,吴晓青指出,要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从再生产全过程着手,从形成所有污染物严格监管制度和一体化污染防治管理模式着力,主动遵循、准确把握生态环境特点和规律,维护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在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上,要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污染防治监管体制、生态保护监管体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制,以及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体制、环境执法体制和环境监测预警体制。
今年,环保部已启动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等10项改革工作任务。据透露,目前,环保部正抓紧开展生态文明体制和生态环保管理体制的研究,争取尽快拿出顶层设计和总体方案,报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吴晓青强调,下一步,环保部将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加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管水平;推进政府购买公共环境服务,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构建先进的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节能降耗 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作为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一次能源消耗占全社会7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占全国的90%、68%左右,特别是对人民群众危害严重的非常规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重金属污染物等几乎都来源于工业领域。”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坦言工业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他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尽最大可能降低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任务十分艰巨。
高云虎表示,作为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积极围绕中央重要部署,创新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路和方式,树立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全生命周期污染控制理念,以提高资源能源效率、降低污染物特别是非常规污染物排放为目标,针对工业行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产生大、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强化标准约束,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实施一批对行业有重大影响、资源环境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广阔的试点示范工程,引领推动工业绿色发展。
高云虎强调,工业领域将从六个方面着手,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将坚持按照“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工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强化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约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力度,推动先进生产能力取代落后生产能力,推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普及应用,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形成。
二是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抓好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加强重点工业行业、企业、园区节能管理,加强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应用示范和推广,完善重点产品能效标准和标杆体系,开展企业产品能效水平对标达标,努力降低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抓好工业品能效水平提升,组织实施电机、锅炉、内燃机等重点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提高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努力降低化石燃料消耗量。
三是推进工业节水工作。抓好节水约束性指标任务的落实,在钢铁、纺织、造纸、石化等重点用水行业,开展重大节水技术工艺示范,发布国家鼓励的先进适用节水技术目录。加强重点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应用,对高用水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开展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成套装置攻关和产业化示范,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市场化。加强重点用水企业监管,开展用水效率评估审查,强化新上项目尤其是高耗水项目用水约束。
四是推进生产过程向清洁化转变。将以高能耗、高排放、污染重和资源消耗型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加大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开展清洁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示范,破解行业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和推广瓶颈。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对工业清洁生产工作要求,推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削减污染物产生,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促进工业污染防治向全生命周期污染控制理念转变。实施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改造,推动主要原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五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组织开展节能环保关键成套设备和装备产业化示范,发展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积极研究建立工业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推行机制,积极实施节能环保产品市场推广鼓励政策,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
六是创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机制。将更加注重综合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法规建设,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和金融信贷政策引导作用,实施有利于资源再生产业、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税收扶持引导政策,完善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新机制,探索建立绿色工业评价体系,引导工业发展从追求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国务院办公厅8月份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旨在借鉴国际经验,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探索,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有效减少,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步伐。该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在地方探索的基础上走向更加规范的运作状态,将对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发挥探路与积累更多经验的重要作用。
- ±800千伏特,甘肃-浙江千里输电
0评论2024-07-30
- 2024(第十五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在京召开
0评论2024-07-22
- 全国碳市场启动三周年|累计成交超4.6亿吨 促进发电企业绿色转型
0评论2024-07-17
- 航天也要节能减排?揭秘火箭的“绿色革命”
0评论2024-07-06
- 全国首座集中式海上光伏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
0评论2024-07-04
- 长三角示范区首笔跨省碳普惠交易完成
0评论2024-07-04
-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中美生态学者从中国电动汽车聊起
0评论2024-06-28
-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0评论2019-07-14
- 煤省山西发力“节能减排”重点区域煤炭消费负增长
0评论2019-06-19
- 减核或将威胁能源安全与节能减排目标
0评论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