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7家试点碳交易中心之一的湖北碳交易中心正在发力,发挥其后发优势,努力向全国碳金融中心进军。
优势显现地位稳固
自从《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生效后,温室气体的减排量也就成了商品。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碳排放交易国。中国卖家达400家,国外买家达100家,双方成交的项目达几十个。在没有碳交易所之前,境外买家都是直接与中国企业进行谈判,确定碳交易的价格。在这个过程中,中方企业通常处于弱势地位,成交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于是,发改委在7个城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湖北碳交易中心于今年4月挂牌成立,是最晚成立的碳交易中心。
但是,本站记者获悉截至10月底,湖北省碳交易中心,交易量已达56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6%,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其中来自湖北省外投资人486户,占比56%;交易中心吸引省外资金超过5660万元。在市场参与度、投资者数量和省外引资金额均居全国第一,引资效果初步显现。
当前,该中心已开始着手设计碳基金、碳信用、碳债券、碳期货等多品种碳金融产品。在具体碳金融项目上,该中心正筹备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项目约计8.8亿元,筹备设立3000万元的全国首个公募碳市场基金。
放眼长远规范市场
湖北碳交易中心努力做大交易规模的同时,已经筹划其长远规划。10月28日,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召开“生态文明和自愿碳市场建设研讨会”上,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参会专家等均表示,自愿交易碳市场建设是碳交易的大势所趋。它顺应了保护地球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和社会转变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趋势,势必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创造需求,激发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责任意识和自觉参与自愿碳交易行动。
本站记者获悉,目前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在探索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目前湖北已开发了“神农架碳汇标准”,设计了“武汉低碳生活服务平台”等。其中,“武汉低碳生活服务平台”的建设,正在和软件公司等接洽研究,开展自愿碳市场建设。
但目前企业参与交易积极性还不够强,部分还持观望态度,另外碳配额分配方法的可取性还待提高;同时,湖北将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目前相关激励约束机制还较缺乏。
湖北省发改委人士表示,碳市场建设需要高度关注市场的流动性,作为新型市场,特别是在初期,流动性很关键,湖北将进一步加大对碳市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加快研究碳市场调控相关管理办法,目前有两个办法已完成初稿;另外将建立碳市场风险调控资金,维系市场健康发展。此外,湖北还将进一步加强市场服务意识,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工作,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建设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创造条件。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入“效能释放”新阶段
0评论2025-08-14

- 全国用电负荷屡创新高,今年还会限电吗?
0评论2025-08-08

- 全国首个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发布
0评论2025-08-08

- 电力新规出台 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0评论2025-08-07

- 全国电力市场统一“度量衡”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0评论2025-08-07

- 电力市场新规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初步建成
0评论2025-08-05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6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
0评论2025-08-0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生态日活动的通知
0评论2025-07-31

- 关于2025年6月全国新增建档立卡新能源发电(不含户用光伏)项目情况的公告
0评论2025-07-30

- 内蒙古绿电跨区外送: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注入 “风光” 动能
0评论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