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亚洲市场播出了一则由中国商务部牵手旗下四商会制作的关于中国制造的公益商业广告,这则广告一经播出便受到了国内外各媒体、行业等的普遍关注,“中国制造”一时间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通过视频,我们不难发现,短短30秒的广告中,从运动员晨起训练所穿的品牌运动鞋到模特们所穿的顶级时装,再到苹果MP3,甚至是飞机中都留下了“MadeinChina”的标识。
据统计,目前在全球所有工业产品中,无论是小工艺品还是冰箱、电视等家电产品,亦或是飞机、轮船等,中国制造的身影已无处不在。这折射了我国以机械、汽车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机械等重工业的发展,生产各类消费产品的轻工业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工具,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年度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30强名单,大都是中国机械、汽车工业的骨干力量。比如位列机械百强榜首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亿元,是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前50强、全球工程咨询设计企业前100强;吉利控股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之一;再比如入选的建设摩托、上上电缆、洛轴等企业无一不是中国机械、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大型企业的发展轨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机械、汽车工业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实力。
从统计数据看,装备制造业在“中国制造”中占有相当比重,而百强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代表“中国制造”。2008年度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不含汽车主营业务收入总计9305.7亿元,为2003年第一届排序时3236.25亿元的2.87倍,平均年增23.5%;2008年汽车工业大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4163.3亿元,为2003年5514亿元的2.57倍,平均年增20.8%。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国机械、汽车工业大型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同时,以机械、汽车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为各类轻工业提供生产资料、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集群效应和领跑效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是机械大国却不是机械强国。
目前,中国机械、汽车工业总体技术自给率只有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及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当代一流跨国公司比较,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巨大差距。比如,中国汽车产销已居全球第二位,但世界前10家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大企业竟没有一家能够入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每年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机械百强、汽车30强企业进行发布,一方面是希望社会各界对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入选的企业能够认清自己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比学赶超,带领行业向着更高、更远的未来前进,促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 七部门重磅发布!
0评论2025-08-06

- 工业供热如何焕“绿”?
0评论2025-08-04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0评论2025-07-23

- 绿色中国新图景 设备节能改造推动工业加快转型向“绿”
0评论2025-06-26

- 英国公布十年工业发展战略
0评论2025-06-24

- 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
0评论2025-06-23

- 北京鸿昱节能科技参加上海世环会推动工业绿色转型路径
0评论2025-06-17

- 工信部:将制造业计量与工业绿色低碳安全同步推进,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0评论2025-06-13

- 经验少、成本高、难度大 工业脱碳技术如何“闯关”?
0评论2025-06-11

- 今年国家工业节能监察任务清单印发,包括2797家企业
0评论2025-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