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湖南湘潭每天产生生活垃圾800多吨 垃圾分类不容乐观

2015-06-11 13:413180红网

每天,湖南省湘潭城区会产生800多吨生活垃圾。如果采取垃圾分类处理,有超过30%的垃圾能循环再利用。这道算术题对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有多重要,无论谁一眼就能看明白。然而,我们采访却发现,尽管湘潭多个部门在积极推动,尽管大部分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提高,但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广效果却不容乐观,最直观的是分类垃圾桶“受冷落”,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

他们在行动,却是极少数

湘潭经开区合山社区的高寿鹏、湘乡市白田镇东茅村的李加华以及湘大教师公寓D-3栋楼的张春梅,三人素不相识,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生活中坚持垃圾分类处理。

76岁的高寿鹏家中有3个颜色不同的编织袋,分类收集不同的垃圾。其中,黑色的塑料袋收集菜叶子、果皮等,黄色编织袋收集纸片、烟盒等,而白色编织袋则收集矿泉水瓶、饮料瓶等。自2008年住进合山社区后,高寿鹏就一直自觉坚持垃圾分类,至今已有8年,垃圾分类让他成为了社区里的名人。

而在东茅村,每户居民都有李加华的联系方式,一旦大家有垃圾需要处理就会立即联系他。村支书告诉我们,自从东茅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村后,村里便与李加华达成协议,让他负责全村垃圾回收工作。平时,李加华既要收集能卖钱的垃圾,同时也要收集不能卖钱的垃圾,例如电池、电灯泡、塑料袋、农药瓶等。因此,李加华的家中有很多类别的垃圾箱,不同垃圾都有不同的储存、处理方式。

张春梅所住的小区位于雨湖区羊牯塘街道羊牯塘社区。社区居住人口超过2000人,目前正在创建省级两型示范社区。走进小区,我们发现每栋楼房下都配置了一套大型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为了让居民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社区在垃圾桶旁边竖起了自制的卡通人物提示牌,十分引人注目。自从创建两型社区以来,张春梅就在家中准备了两个垃圾桶,将日常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然后再投放到楼下的公共分类垃圾桶中。

然而,采访中我们发现,像他们这样的例子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垃圾都是一袋装,然后往楼下的大垃圾桶一扔,再由垃圾车直接拉到垃圾运转站处理。

垃圾分类好处多,知者却很少

“湘潭市城区平均每天会产生800多吨生活垃圾,但如果采取垃圾分类处理,将有超过30%的垃圾能循环再利用。分类减量能够在一定程度减轻双马垃圾填埋场的工作负荷,当然这也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节约社会成本。”市环卫处工作人员的话,将垃圾分类的好处作了很好的概括。

据了解,湘潭垃圾分类工作由多个部门同步推动,其中主要有市农办、市两型办、市城管局、湘潭环保协会等。目前,湘潭已有10多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湘潭环保协会也正着手在10个城镇推广垃圾分类试点的各项工作。环保志愿者曾做过一次调查,湘潭市城乡居民人均月产生垃圾15公斤左右,其中70%的垃圾可以沤制成有机肥,4%的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只有23.5%的垃圾难以处理。然而农村目前的垃圾大多都是一烧了之,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市环保局负责人也介绍,市民日常所扔的垃圾中还会有许多危害环境的物质,如电池、节能灯、部分家电等。这些垃圾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会严重污染土壤。因此,环保成为了垃圾分类的另一个重要考量。

采访中,不少市民却对垃圾分类的好处或不分类处理的危害知之甚少,或持满不在乎的态度。市两型办以及市农办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表示,“有试点,难落实”已成为湘潭市目前垃圾分类的最主要现状。

呼唤“丢弃”的文明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湘大教师公寓有近90%的分类垃圾桶没有利用好。一位负责小区垃圾清运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自从社区设置分类垃圾桶后,很多住户确实将自家的垃圾进行了分类投放,但由于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套垃圾桶,因此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做到位。

在湘潭市城区主干道两边,细心的市民也不难发现,每组垃圾桶都由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桶组成。我们随机查看了建设南路、解放北路等路段十几个垃圾桶,却没有发现一个垃圾桶的垃圾是完全分类投放的。

在我们随机采访的10位市民中,也几乎没有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分类投放垃圾。他们有的表示,不懂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区分标准,所以无所适从;还有人表示,身边都没有人分类投放垃圾,自己一个人遵守也没用。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