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加清洁技术合作:提高能效、推动燃料电池应用

2015-06-18 08:282600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巴拉德动力系统和南通泽禾签署燃料电池合作协议。

6月8日,加拿大驻华使馆举办“对话加拿大之清洁能源”活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石定寰、中国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加拿大外交、贸易和发展部清洁技术行业全球实践领袖CélineBak等多名行业企业代表出席,共同探讨加拿大清洁技术引进中国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全球能源结构最清洁的国家之一,加拿大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技术方面的成就一直遥遥领先。如今,除了可再生能源、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等传统项目,能源效率、智能电网和燃料电池正在成为中加合作的新内容。而该国增速最快的清洁发电来源——太阳能和风能,更是中加清洁能源合作的主要目标。

相互借鉴双向学习

对于中加两国在清洁技术这一全球快速增长的创新领域的合作,赵朴给出了“大有可为”这样的肯定。他指出,作为亚洲最大且不断增长的能源市场,为了维持自身增长、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参与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方面的挑战,中国十分重视清洁能源发展,这给加拿大创造了参与和合作的机会。

“我希望藉由此次活动创建一个相互借鉴的平台,加深中加两国在多个学科及环保产业方面的合作潜力,尤其是能效提升、智能电网输电,以及创新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应用。”赵朴表示,“2014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的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基础设施商品总额为2.023亿加元,从中国的进口总额则为22亿加元。这些数据不包括生物能源、非常规水电及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服务,如果将此类服务计算在内,这些贸易数据还会更高。”

CélineBak同时肯定了中国在可持续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她表示,2008年以来,中国在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增加了一倍,全球清洁技术产品出口排名已经从第3变成了首位。“对很多加拿大企业而言,中国已经成为其发展海外业务的首选地区。”她说,“清洁技术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加拿大每年投资约22亿加元,其中1/3主要来自研发密集型公司,这些公司的目标是开发世界级的技术和产品,比如今天与会的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BallardPowerSystems)。”

数据显示,加拿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位列全球第3,占加拿大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17%、总发电能力的60%以上,目前该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约1350万千瓦。加拿大清洁能源产业基本由中小企业组成,这些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并涉足多个创新领域,如发电、能源基础设施、能源效率、工业流程、生物质能和生物能源、回收和再利用,以及交通运输。

对于中加清洁技术合作前景,石定寰称经验借鉴十分重要。“中国已经强调绿色化是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能源结构转型是重大问题。中国接近70%的能源供给来自煤炭,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压缩煤炭使用方面,我们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他强调,“加拿大在这一方面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经验,从2003年开始,安大略省10年间削减了90%的煤炭利用,当前该省超过80%的能源来自于清洁能源,显然,他们的措施和经验对于中国调整能源结构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戴彦德强调:“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道路,我们的GDP总量在十几年前就达到了十几万亿美元,但快速增长带来的低效和浪费必须关注。目前估算,经济上合理的可挖掘的节能潜力占到我们能源消费总量的20%,如果把这20%挖掘出来的话,我们的排放源将减少20%,相比环保治理来看节能是之本,是从源头控制,环保治理是治标。”

氢燃料电池合作迈上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中加两国在氢燃料电池合作方面迈上了新台阶。活动当天,巴拉德与其中国3大合作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一是与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开发用于轻轨的新一代燃料电池动力模块。根据计划,巴拉德将会为一款新的燃料电池动力有轨电车提供产品和工程服务,初步预计2016年完工。

另外两个分别是与南通泽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鸿运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最终许可协议和供应协定,为中国两座城市首批部署的33辆燃料电池动力公共汽车提供电池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两笔协议估值高达1000万加元,协议的大部分内容将于年内最终确认。

巴拉德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ndallMacEwen指出:“随着燃料电池推动新一代清洁能源改革,大众也愈发关注燃料电池的发展,我们在中国的公共交通市场上看到了巨大商机。中国需要更清洁的城市公交系统,同时也在空气质量监管方面更加严格,中国市场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加。”

石定寰也认为氢燃料电池十分值得研究。他说:“2003年,中国参与了国际氢能经济和燃料电池伙伴计划(IPHE),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的开发,包括公交车和轿车上,但近年来将精力都放在了电池上,我认为企业还是应该有长远眼光,在氢的制造、储备、运输,包括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方面都做好一定程度的准备工作。”

谈到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RandallMacEwen就中国市场提出了两个宏观驱动因素,其一,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其二,空气质量问题。“中国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大约有80个,这意味着对城市公共交通有非常大的需求。加拿大、美国去年部署了新公交车5000辆,而中国却有不止10万辆新公交车,也就是说20倍不止,鉴于空气污染与尾气排放存在直接关系,这显然是个不容错过的市场机会。”他指出。

“我认为,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公共交通领域的部署,关键是要有好的合作伙伴。基本上所有的燃料电池公交车,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政府的补贴支持,风能和太阳能一开始也都如此,比如上网电价、投资税减免等,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成本自然就下降了。”RandallMacEwen坦言,“在成本降低方面,中国市场大有机会,在这里我们能够将技术进行相应的转移,最大程度实现业务本地化,如通过本土制造降低成本,这不仅可以用于中国市场,也可以向国外出口。”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