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构筑水生态保护网治水 滦平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5-07-14 13:552660中国环境报

平县为推进水环境建设,采取“一河一长”制,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并实施京滦共建“稻改旱”节水工程,另外,扩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增绿补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构筑水生态保护网治水 滦平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省滦平县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严格按照京津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地的功能定位,始终把生态作为发展红线。近年来,滦平县积极探索水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在管理机制上大力推行“河长制”,构筑起京津水生态保护网。

全县推行“一河一长”

滦平县印发《滦平县“河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县范围推行“河长制”管理模式,实行分区、分级、分类管理。

分区,建立县长负责全县域、各相关乡(镇)乡镇长负责本辖区水环境管理分区负责制;分级,建立县长为县域河流一级河长,各相关乡(镇)乡镇长任辖区内河流二级河长的分级管理体系,落实“一河一长”,做到责任主体、整治任务、管理措施三到位;分类,明确各级河长管辖边界和目标,由各河长根据所负责河道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综合整治,全面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并对河道的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全面负责。境内潮河、滦河主要河流和伊逊河、牤牛河等支流水质,按照国家规定要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潮河流入北京时滦平与北京跨界断面水质要达到Ⅱ级标准。

同时,划分单元,为“河长制”搭建管理平台。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依据行政区界及排污去向,在全县20个乡镇设立20个环保所,将其确定20个控制单元,全县200个行政村,村村设立信息员。坚持分类管理。全县虽未在流域、区域边界设置河长界碑,但河长可以明确辖区内河流、村庄、企业、环境状况等所属单元,哪一个单元出现问题,会迅速传递给上一级河长及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出跨部门协同作战的联动管理。

推进城镇水环境建设

面对牤牛河环绕县城污水横流的环境状况,滦平县下大力实施环境生态化、植绿立体化、风貌特色化、管理精细化的“四化”型城镇水环境建设,坚持水景观布局与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两手抓,先后累计投资60多亿元,实施65项重点净化城市大环境的市政工程,放大“水”的魅力。

在复式河床上建设了集生态文化带、自然公园文化带、健身休闲文化带于一体的23万平方米植绿景观长廊。为提高景观观赏度,建设7道橡胶坝及滨河公园,新建、改造了彩虹桥、北山新区大桥等6座跨河大桥,形成绿色生态景观与水体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山因水而奇,水因山而秀,城因水而美,水因城而活”的唯美画卷。

强化水污染治理和修复

坚持与重点污染减排行动计划对接,全县所有重点工业企业均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重点企业强化安装在线监测设施,通过对辖区工业污染源的实时监测,实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以上。

为从根本上实现节水、控水、治水,滦平县实施京滦共建节水工程,与北京在潮河流域共同开展“稻改旱”项目3.5万亩,使潮河流域水田面积压减为零,平均每亩节水600m3,农民因压缩稻田每年减少收入1.75亿元,但每年节水突破了0.23亿立方米。发挥部门联控作用,构建水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园区企业源头管控,积极推进企业环保机构和制度的建设。目前涉水排放的国控重点企业,均已建立企业环保机构和环保制度,严格限制高耗水企业项目上马。

此外,滦平县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矿山地质环境评估制度,扩大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模。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水源保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实施荒山植绿、公路增绿、村庄补绿等绿化工程,累计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3.4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16.5万亩,京冀水源合作造林项目9.7万亩,经济林建设补助面积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5%。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