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青岛工业软件擎起智能制造业转型

2015-07-15 18:082240中国电子报

去年以来,青岛市率先提出打造互联网工业强市,利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已成为青岛市企业探索转型之道的首要选择,甚至有人认为已成为一种“青岛现象”,而在这种现象背后,工业软件以及互联网技术则成为幕后英雄。

无论是在实现家电模块化定制的海尔、服装个性化定制的红领,还是在先行实践智能制造的赛轮金宇、德盛机械、南车四方等企业,无论是在搭建了橡胶科研服务平台、3D打印平台等一批开放的互联网交互平台的“众研网”和“三迪时空”,还是在扬名于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软控股份,都能看到工业软件的影子,感受到“互联网+”的强大影响力。

工业软件亮点突出

工业软件对于青岛而言意义重大,其在青岛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12 年青岛经信委发布的《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明确指出要创新发展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重点支持工业装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网络、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物联网等重点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研发及产业化,构建嵌入式系统产业链,建成国内重要的嵌入式软件产业基地。围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和管理、销售服务等工业生产关键环节,重点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制造执行管理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绿色制造等软件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加快形成一批行业解决方案,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得益于雄厚的家电制造业基础,青岛嵌入式软件成为软件产业的亮点。数据显示,截至2014 年年底,软件产品、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及IC 开发等六个细分行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69.3 亿元、185.7 亿元、 172.3 亿元、181.4 亿元、392.4 亿元和37.9 亿元,嵌入式软件独占鳌头。今年1-5 月份,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58.01 亿元,同比增长22.7%。

记者从青岛市经信委获悉,借助于工业软件的拉动作用,目前海尔、海信分列 2014 中国软件百强企业第三、七名;东软载波、海信网络科技2 家企业连续五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海信网络、软控股份在“中国软件外包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2013 年度奖项”评选活动中,分别入选“交通行业信息服务十大龙头企业”和 “制造业信息服务十大龙头企业”,龙泰天翔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入选 “智慧社区优秀解决方案”。海信网络科技的智能公交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智能交通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软控股份研发的轮胎生产管控一体化系统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鼎信通讯的载波通信芯片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

“互联网+”激发产业活力

记者在采访中感觉到,互联网思维给青岛产业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软件企业,其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及技术发展眼光均站在了“互联网+” 的新高度。当“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同时,“互联网+”作为润滑剂也在加速青岛两化深度融合,加速青岛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青岛提出的发展互联网工业,也正是立足自身的制造优势产业与品牌基础,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深度应用,从而激发产业活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大而不强”是我国轮胎产业的真实写照,不过,青岛赛轮金宇并不甘于这种行业现状。作为我国首家A 股上市的民营轮胎企业,赛轮金宇率先在行业内应用轮胎企业管控网络系统,从PCS、MES、ERP 等层次全面实现了轮胎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建成了国内首家子午线轮胎信息化生产示范基地。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IT 研发部部长靳馥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通过从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仓储和智能服务四方面切入,公司将制造技术与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的集成应用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在制造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云平台进行感知、分析、推理、决策与控制,实现了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通过涵盖全生命周期的两化深度融合,企业运营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产品研制周期进一步缩短,新产品从研发、试制到投放市场效率预计提高70%以上。另外,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利用率和管理水平均得到了提升。”靳馥光说。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箱式电力设备领军企业——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及设备研发、设计、安装、服务,以及新能源汽车销售、租赁和维修服务。借助于互联网思维,特来电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即设备免费、建设免费,通过收取充电服务费实现持平或微利,完成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下一步,通过构建充电网、互联网、车联网“新三网融合”的智能充电服务云平台,特来电的业务将进一步扩展至O2O 电商、互联网金融、汽车后服务及增值服务市场,从而带来更多利润增长点。

互联网思维同样在掘金3D 打印市场的三迪时空的业务发展中得到了体现。对于3D 打印,尽管被业界贴上未来具有颠覆意义的创新技术,但目前的发展仍然还是 “雷声大雨点小”。对此,三迪时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学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目前3D 打印产业发展而言,制约其发展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应用还不够普及。如何普及应用?李培学想到了“互联网+3D 打印”,通过构建产业链生态圈,让3D 打印技术惠及更多的企业和个人。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走向互联网+3D 打印的‘分布式3D 智造’。所谓的‘分布式3D 智造’就是通过互联网以及服务平台的信息收集获取来自国内不同地域用户的3D 打印需求,然后通过服务平台的大数据整合来将需求分类甚至将大的需求分解成若干执行速度快的小需求,通过分包来将需求交给3D 打印服务机构来完成,最后再通过服务平台将整个需求的完成结果反馈给需求方。可以说,‘互联网+3D 打印’是3D 打印行业爆炸式发展的一个契机和基础,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交流学习3D 打印知识、分享3D 打印产品经验、扩大业务渠道。”李培学说道。而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也使李培学对未来几年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高端人才瓶颈待破

软件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的重要性显得格外突出。对此,青岛海天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宿凤芹深有感触。该公司致力于成为国内工控信息安全领域的领跑者。然而工控信息安全与传统领域的网络信息安全相比,门槛更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大。宿凤芹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目前该公司在工控信息安全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软件著作权。尤其是,2014 年4 月公司推出的国内第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Guard 系列工业防火墙,填补了我国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的空白,从网络层面构建了工控系统运行的安全环境。作为新一代工业协议增强型防火墙,Guard 系列工业防火墙具有很多创新技术:内置多种常见工业通讯协议和控制器模型;创新的无IP 工业隔离技术,使自身无IP 地址,同时能隐藏后端设备的IP 地址,从而让入侵者无从发现攻击目标;拥有智能预警分析功能;在线实施,无需停车,无需更改原有网络结构。宿凤芹表示,目前公司拥有的这些业绩与人才引进和培养密不可分。

对于青岛软件产业,人才的重要性在业内已被普遍意识到。2012 年发布的《意见》就非常注重人才的建设,其指出要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配套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培养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和适用人才,形成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到2016 年,全市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将超过20 万人。

记者从青岛市经信委了解到,最近三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连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青岛市也在不断加强软件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贯彻落实《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等人才政策,推进高端软件人才引进工作;积极协调各院校和培训机构设立相应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青岛大学与国际知名软件培训机构NIIT 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年招生规模500 人;推进各类研发中心、人才实训基地蓬勃发展,产学研用结合进一步深化,山科大DEM 工程仿真联合实验室、青软实训万人规模软件人才实训与创业基地等机构相继落成。

业内专家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 863CIMS 专家组组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丁香乾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工业4.0 还是《中国制造2025》,对于 “制造大市”的青岛都是机遇,当然,青岛通过应用软件技术从“制造大市”迈向 “制造强市”的过程中,也遇到挑战,软件产业领域缺乏复合型高端人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在软件高端人才储备方面,青岛还是比较薄弱的,尤其是在工业软件领域,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工业软件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完善的体系支撑,青岛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动作还需要再快一点,政府的扶持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丁香乾表示。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