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一带一路”战略为经济新常态破局

2015-08-06 13:363030中国经济时报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们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难题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不仅可以进一步释放我们自己的发展潜能,而且通过加快新一轮对外开放,构建起结构调整的全球化参与机制,通过加快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和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性经济体系、促进沿线各国加强合作,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一带一路”构想在经济上以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建议打开了发展思路,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平台。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是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符合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全球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利益高度契合,对促进区域内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意义重大。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正值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呈现出新的重大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需求拉动力减弱,投资、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基础设施、制造业需求增速大幅放缓,传统要素供给增速放缓,投资边际效益下降等。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努力促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发展方式,加快形成以创新发展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特别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样一个 “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宏观经济调控呈现复杂的多重的“两难”局面,迫切要求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坚决破除体制和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国拓展战略机遇期,谋划发展新格局,优化发展内外部环境意义重大,而且对当前解决经济新常态下的诸多难题,为经济新常态破局也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科学准确地把握新常态的涵义和经济走势,全面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新常态绝不是一种经济增速回落的借口和托辞,更不是一种无所作为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7月中旬在吉林调研时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我们必须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要求科学认识新常态,更加主动作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应该是从2010年后开始的,2010年GDP增长10.4%之后逐年放缓,到今年上半年为7%,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增速放缓、需求不旺、价格下滑、产能过剩、企业难过,这是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集中体现。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现和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替代,随着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调整以及贸易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破除现有的结构关系而代之以新的结构关系,并且还要面对调整和转型过程中更为激烈的全球化的科技竞争、产业竞争、产品竞争、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

这一轮经济下行的根源在于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长期积累和尖锐化,而且结构性矛盾的表现又是多方面的。尽管多年来我们反复不断地强调要 “转方式”、“调结构”,但实际进展效果并不理想,在“三期叠加”的新常态下面对多年积重难返的难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模式、优化需求结构、拓展需求空间,促进内外需、进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使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更加均衡,使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更加均衡,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加均衡,使经济增长更加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一句话,就是一切要靠创新,要依靠创新求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可以说,“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实施就是一种高超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

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使我们从更广大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舞台来对待和解决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问题。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按照国际惯例行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倒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发展方式上由要素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发展,可以使我们增强全球化资源配置和管理开放型经济能力,有利于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拓展发展空间,从而增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能力,真正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始终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结构调整中,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集体转型和升级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相关的问题。从产出总量上看,中国已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现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体量大。工业是经济的根基,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源泉和基础,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已有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重要产业,我们正加快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大国和强国,尽快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抢占世界制高点。引人注目的高铁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抢手货”。

当前,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首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已于日前公布,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与我国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家,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而“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发展中国家,又恰恰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需求很大,工业化进程正方兴未艾。通过中国装备结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合作共赢,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也为“一带一路”许多国家解了燃眉之急,特别是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生态等建设投资需求巨大。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还能够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贸关系,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优势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在促进沿线国家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从要素供给和市场开拓方面拓展了我国的发展空间,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新的增长动力和新的条件。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创造许多投资机遇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商贸流通业,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侧重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海外利益保护机制等。特别是扩大一些重点领域的海外投资,如国内短缺的能源资源,开展国际并购,以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这也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捷径。此外,我国机电、轻纺、冶金等行业的企业可以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加工贸易,创造新的出口需求,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拓展海外市场,这对于解决目前国内众多企业的投资途径也大有裨益,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创造更加充分条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带一路”建设已被摆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三大任务之首,就是为了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深度融合。

虽然 “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时间很短,但是已对经济结构调整与对外合作的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新常态下的经济起到了破局作用。据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6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2%。今年上半年,成套设备的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今年成套设备的出口都是一些较大的项目,如电站、高铁等。我国成套设备出口持续增长表明中国已经从原来主要出口消费品的国家变成了出口投资品的国家,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巨大变化。此外,今年上半年,制造业的对外投资达到50.9亿美元,增长63.1%,这表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又有了提高。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一共建立了6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域,完成投资95.9亿美元,雇佣了14.8万名国外劳工,为东道国上缴12.8亿美元税金。特别是到今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48个沿线国家的投资达到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这些投资包括基础设施、能源合作、农业加工、仓储物流等各个方面。从存量上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达到1634亿美元,占我国整个对外直接投资的20%左右。我国企业除自己投资以外,还抱团出海,建立经贸合作区域,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合作区,投资额达到80亿美元左右。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已快于总体出口的增速。

应该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表现还仅仅是刚刚开始,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材、电力等领域的需求正旺,这些不仅仅是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亮点,也是对新常态下经济起破局和推动作用的明证,对推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新常态下的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能。

总之,“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我们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难题打开了一个新天地,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不仅可以进一步释放我们自己的发展潜能,而且通过加快新一轮对外开放,构建起结构调整的全球化参与机制,通过加快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和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