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国网吉林:目光投向智能电网建设 跟踪“互联网+”智能化技术

2015-08-17 10:183450国家电网报
  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张玉峰 摄
  通过遥视系统分析远方遥控操作机构情况。徐搏 摄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新、细、实”的工作精神,深化“大运行”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输变电设备运行与各级电网调度运行的业务集约融合,率先实现500千伏系统倒闸操作远方遥控,有力推动调控一体化进程,实现“大运行”体系落地生根、高效运转。

  创新引领建机制

  高效运转强协同

  8月11日10时,吉林省白城地区500千伏甜水变电站,改造后的220千伏甜乔甲乙线即将投运。300公里之外的长春市,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大厅内,调控长曲绍杰再次认真核对、批准操作票后,调度员一声令下,监控员沉稳执行指令。巨幅屏幕上,甜水变电站设备场区内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准确无误地动作。很快,控制台上显示的数据和前方现场回传的信息共同确认:线路投运操作顺利完成。

  在吉林电网,这是一次正常的线路投运操作。而正是这种500千伏系统常态化远方遥控操作,成为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标志。

  国网吉林电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标准和要求,在变革中求新,在实施中求细,在落地中求实,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紧紧围绕各阶段建设任务,在体系全面覆盖、业务深度融合、流程顺畅运转、制度严格执行、信息充分共享等方面下足功夫。

  在“大运行”体系深化应用过程中,国网吉林电力开展机制创新、强化基础管理、实施技术攻关,整合电网调度和输变电设备运行资源,重塑业务模式,持续提升调控一体化水平,实现“大运行”体系在吉林电网真正落地扎根、高效运转。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如何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怎样选准主攻方向,让“大运行”体系在吉林电网落地生根?这是国网吉林电力决策者和生产运行系统干部员工一直思考的问题。

  生产实践是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的源动力。近年来,随着电网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的快速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显得相对滞后。国网吉林电力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调度运行和变电运行的分离管理导致运行环节多、工作界面复杂,电网运行实时控制效率不高,影响事故处理时间和电网供电可靠性,制约电网安全稳定和运行效率效益提升。针对问题所在,国网吉林电力瞄准调控一体化,将集约融合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集控功能作为深化“大运行”体系的突破口。

  目标锁定,机制先行。国网吉林电力从专业协同、风险防控、分析评估方面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全面管控,探索出一条符合吉林电网实际的调控融合之路。

  健全专业协同机制。要实现遥控操作顺畅,需要多专业在不同层面上的高效协同,密切配合。国网吉林电力建立健全了由调控中心归口管理,安监、运检、信通等部门提供专业支撑,吉林电力检修公司保持联动的“大协同”工作机制,确保调控运行按照专业协调、全局最优的方式运行。在处理好部门间协同的同时,各专业间也构建起有效的“小协同”机制:调控长负责制优化了调度、监控之间的业务流程,强化二者沟通与监护,确保遥控安全;以技术支持系统使用反馈流程为抓手,调控专业与自动化、信通专业形成配合机制,确保监控系统稳定、信息准确;变电站现场运维人员与调控中心通过操作票共享、互相审核把关,避免了操作盲区,方便了双方配合,确保操作安全。

  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通过与运检、安监等专业部门共同进行风险分析,建立“一险、一案、一措”工作机制,编制出《监控远方操作设备危险点分析手册》,滚动分析操作过程中各关键环节存在的风险,重点分析操作票、操作人员、现场设备、技术支持系统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落实控制措施,用有效的防控机制做抓手,牢牢控制风险。对于大型复杂操作,该公司通过开展远方遥控人员和现场运维人员联合模拟预演操作,实施联合风险分析预控,确保各方操作紧密协调、配合到位,提高了远方遥控操作过程的流畅性和应对突发情况的协调处置能力。

  健全分析评估机制。闭环管控是提升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定期评估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国网吉林电力建立了远方遥控操作“日统计、周分析、月总结”分析制度,定期对遥控操作不成功原因、操作响应时间等进行深入分析,对发现的监控系统异常、测控装置故障、通道中断、设备异常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遥控操作成功率。该公司加强操作后评估工作,重点对操作票填写质量、操作票标准化执行、风险防控措施落实等进行量化评估,完善遥控典型操作票,规范人员操作行为,提高监控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强化管理重基础深化集约促融合

  任何新技术的应用、新体系运转,都需要有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作为配套保障,有效的管理决定着变革的成效。国网吉林电力在推动调控一体化融合过程中,以人员素质提升为基础,以技术管理规范为手段,以制度流程落实为落脚点,同步强化管理基础,全面保障调控一体化的高效运转。

  深化“五位一体”。调控一体化要真正落地生根并高效运转,离不开业务流程与职责、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的融合支撑。国网吉林电力以通用制度为基础,编制了操作管理实施规范,以倒闸操作流程为核心,进一步明确调控、运维操作票的细节和要点,确保调控运行和现场运维互相配合、责任明晰,一次、二次设备的操作衔接顺畅。该公司管控关键节点,优化倒闸操作、设备检修等9个核心业务流程;在遥控操作业务实施过程中,做到监控人员与变电运维人员职责清晰、通用制度和标准落实精准,绩效考核合理规范。

  强化技术管理。可靠的技术能力是实现电网和设备运行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前提。在建设监控系统之初,国网吉林电力就将保障操作安全的技术措施列为首要考虑内容。为了全面规范监控系统建设标准,该公司做到监控信号分类接入、设备间隔规划、告警信息展示、遥控操作模式“四统一”。为了对设备摸底,技术人员对吉林电网全部500千伏断路器和隔离开关逐个进行传动试验,奠定了远方遥控操作的基础;为保证每项遥控操作都精确到位,变电运维人员和调控人员共同摸索,制定出既有遥信遥测量对比,又有视频系统确认的多种遥控操作结果确认方式;制定标准化操作指导书和典型操作票,实现对操作全过程安全管控。

  提升人员素质。技术攻关也好,管理提升也罢,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基础。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监控专业组建之初,从所辖各单位广招人才,有效利用技术人员多源化、熟悉现场业务的优势,以“青春大讲堂”“人人当老师、人人上讲台”等培训方式,加速现场业务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为了让监控人员牢固掌握业务流程,国网吉林电力还通过设备现场实地观摩、计算机仿真操作演练等方式,促进监控员熟练掌握变电站现场规程、遥控操作流程和各种典型操作步骤,培训和实践有效提升了监控员业务素质。通过公开招聘从基层走上监控员岗位的田耕博,在这种多样化、互动化的学习培训中收获颇丰:“我们不但全面接触变电站设备和运检相关知识,还熟悉了电网调度知识,这为我们快速适应调控一体化模式打下了业务基础。”

  技术攻坚闯三关牢筑防线保安全

  在推进变电站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改造及调控一体化过程中,国网吉林电力坚持“顶层设计、谋划全局”,抱定“敢为人先、超前发展”的信念,瞄准电网运行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目标,突破重点技术,筑牢安全防线,超前开展500千伏变电站远方遥控操作,进一步提升了电网操控能力。

  远方遥控操作是调控一体化核心能力再提升、再深化的最好注脚。然而,先行一步,就必须有面对风险的勇气,必须有攻坚克难的能力。

  要安全、精确、可靠地实现远方遥控操作,“实传”“防误”和“可靠”是技术上绕不开的3个难关。立志开拓创新的国网吉林电力干部员工,每遇有难关当道,必生攻坚之志。

  首克“实传”关。远方遥控操作的“实传”关,即如何通过监控系统实现对吉林电网500千伏系统363组断路器、882组隔离开关的实际遥控传动,并确保监控系统中的遥控信息与现场设备严格一对一“点对应”关系。只有做到清晰无误的一对一“点对应”,才能避免信息交叉、遥控错误,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和唯一性。“我们专门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国网吉林电力调控处处长李振元说,“采集汇总了网内已有的500千伏变电站的断路器、隔离开关信息数据,逐一关联对应的系统图形。对于新建500千伏变电站,必须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全部进行实际遥控传动,以验证数据信息的对应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实传”可靠性,国网吉林电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还紧盯新技术发展趋势,深入研究遥控准确性验证的技术手段,利用设备检修停电时机,实际操作加以反复验证,为远方遥控操作构筑起了第一道安全防线。

  攻破“防误”关。操作人员在千里之外遥控操作,如何在技术层面确保不出现误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国网吉林电力高度重视变电站遥控操作的防误管理,通过在变电站配置微机防误系统,实现全站的防误闭锁,有效防止电气误操作。在此基础上,建设微机防误系统主站,加入网络秘钥、身份识别、反复校验等措施,实现对500千伏变电站微机防误系统子站的控制与协调,解决调控中心远方遥控操作和变电站现场操作的切换问题以及操作唯一性问题,达到对远方操作进行遥控闭锁的目的,防止误操作,为远方遥控操作构筑了第二道安全防线。

  再战“可靠”关。实施远方遥控操作的主体是调控中心,而设备管理的主体为运检部门。如果被遥控的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了设备可靠性,那么在操作时可能出现异常,会造成操作中断。因此,保障设备安全可靠,是实现设备远方遥控操作必须跨越的又一关口。“调控一体化是跨专业、跨部门的融合,经常需要联合攻关。”国网吉林电力运检部副处长袁鹏参与了这项攻关任务,“作为设备管理部门,我们与调控中心共同制定了变电站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方案,组织力量重点对断路器、隔离开关本体及操作机构全面‘体检’。”“地毯式”隐患排查治理范围涵盖了断路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电源、电机,以及隔离开关主体传动、连杆、拐臂和触头等各部分,对发现的异常和缺陷及时做到及时处理。该公司通过健康“体检”和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消除了设备运行的薄弱点,保障了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提高了运行可靠性,为远方遥控操作构筑了第三道安全防线。

  持续改进见实效

  锐意进取再提升

  随着“大运行”体系在国网吉林电力扎根落地、高效运转,调控一体化为电网生产管理带来的效益日益显著。

  运行操控更加高效。林福全是吉林电力检修公司长春运维班班长,这位有着31年变电运行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在调控一体化实施之后,发觉自己的工作似乎轻松了许多:“原先运行人员在500千伏变电站进行倒闸操作,需要在设备场地和主控室之间来回奔波,光是走路就得费很多时间。现在调控中心在远方直接遥控操作,我们只要在场地里进行确认,省去好多时间,更杜绝了往返进出走错间隔的可能。”实施远方遥控操作后,随着中间环节减少,计划性倒闸操作时间比过去缩短了20%。而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由于调控人员能够直接获取电网事故和设备状态信息,在做出判断后立即实施处置,不用等运维人员长途奔波赶赴现场,事故处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这对于提升电网应急处置能力和供电保障能力作用重大。

  业务协同更加规范。由于设备的远方遥控操作和现场操作都是在调控中心统一调度指挥下开展,进一步明确调控、运维操作票的细节和要点,保证了在遥控操作模式下,调控运行和现场运维配合更加顺畅,现场运行人员更加安全。操作统一归口指挥,实现电网设备操作集约化、监督全程化,有力提升了倒闸操作的安全性。

  职责分工更加明晰。实施500千伏系统远方遥控操作后,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全面承担设备遥控操作任务,减轻了变电运维人员的操作负担,使之能够更加专注于操作前的必要准备、设备状态的检查核对和设备维护,调控、运检部门的职责更加明晰,责任更加明确。

  素质提升更加明显。随着调控一体化不断深入,在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监控员和调度员的业务领域不断向对方渗透,为双方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带来了便利。调度员接触监控专业的机会增加,对设备运行状态掌握更加全面,面对电网异常能够快速准确做出分析判断,提升处理能力。而监控员通过对调度业务的熟悉,深入了解电网运行方式、设备检修计划安排,更好地把握监控工作的重点,辅助调度工作。

  人力资源更加集约。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国网吉林电力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当实施了变电站集中监控和远方遥控操作后,监控员更多分担了变电站运维人员的操作任务,现场运行人员大幅度减少。”国网吉林电力调控中心处长杜江介绍说,“如今倒闸操作,只需要2名监控员便可完成。”更加集成化的调控管理,显著降低了变电站现场的工作量和一线工作强度,吉林电网的一线运行人员配置减少60%以上,人力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减员增效效果显著。

  电网发展与时俱进,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管理提升永无止境。随着全球能源互联时代的到来,电力能源将在更广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这对电网运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网吉林电力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已将目光投向智能电网建设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跟踪“互联网+”智能化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和装备发展,增强电网设备在线感知能力,推进监控在线分析业务,强化设备在线诊断。吉林电网的在线监视将更加精细,远方遥控将更加准确,电网调控更加智能!

  未来,国网吉林电力将继续创新管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在构筑集中统一、权责明晰、工作协同、规范高效的新型电网运行体系的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