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电工程东北院副总工程师张国良:潜心笃志特高压

2015-10-14 09:073570中国能源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作为中电工程特级专家、中电工程东北院副总工程师,张国良始终战斗在我国特高压建设的前沿阵地上,带领中电工程东北院的工程师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用智慧和勤奋,为中国特高压建设贡献着力量,并因此成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重要贡献专家、吉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探路 攻克电磁环境难题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了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设计研究工作。彼时由于并没有国内外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特高压建设的道路困难重重。

当时担任中电工程东北院送电处副处长的张国良,正潜心钻研电力技术。得知电规总院正在组织特高压输电课题集中攻关的时候,他内心无比激动:“我国的能源资源和能源需求成逆向分布,负荷中心距离能源基地800-3000千米。当时的500千伏输电系统面临着远距离、大容量输送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须特高压技术破解。”怀揣勇攀科技之巅的梦想,张国良加入特高压输电课题集中攻关,担任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前期电磁环境影响等专题及路径优选项目的负责人。

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研发时间紧迫,没有任何现成的参数可供参考,每个参数的形成都需要多次反复协调论证,标准需要重新考虑和制定。

为了解决电磁环境问题,张国良和其他专家在电规总院集中设计,一次又一次分析计算,一次又一次调整方案,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研究交直流系统的三大放电现象与绝缘特性,完全处于忘我的拼搏状态。

通过建立特高压复杂多导体系统模型,他们首次开展了全场域电场分析,提出了详细的导线布置方案。这些创新工作,使特高压工程的电磁环境控制水平与常规500千伏工程相当,在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

最终,张国良所负责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磁环境影响等专题及路径优选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1000千伏交流及±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工程建设中,参与攻关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应用》科研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为我国特高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重要贡献专家,获得了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荣誉奖章。

冲击 打造世界示范工程

2006年,我国开始建设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这是我国首条,也是世界上首条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能力最大的输变电交流工程。

作为项目的主管总工,张国良深感责任重大。面对这一全新电压等级的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他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率领着中电工程东北院的工程师们向着世界电网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发起冲击。

从选线到现场勘察定位整理数据,再到敲定设计方案,张国良和他的团队经常一忙就到凌晨。经过不懈努力后,该区段最终成功攻克两大技术难题:一是攻克特高压、重污秽、高海拔条件下的大尺度外绝缘技术难题,成功实现特高压工程外绝缘优化配置;二是攻克特高压、长线路交流输电系统的过电压深度抑制、无功电压控制和潜供电弧抑制技术难题,为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2009年1月,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成为史上首个投入商业化运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

项目建成投产的那一刻,张国良的内心充满自豪,为了这项工程,他和他的项目团队经历了3年不懈努力,项目的建成也向世界宣告,中国已在世界上率先系统掌握了特高压输变电核心技术及其设备制造能力。“而这是对我和所有参与该项工程人员的最大肯定。”此后,张国良带领着中电工程东北院的工程师们先后参与了±800千伏向家坝—上海、±1100千伏准东—华东、滇西北—广东等直流工程和淮南—上海1000千伏等重大交流工程设计工作,积极投身特高压建设的热潮。

“张总在关键时刻不让步,在技术上坚持原则。有一件事情,我记忆犹新,在皖电东送投标时,距离最后期限仅剩几天,他依然坚持重新将方案做到最优,并最终一举中标。”回忆过往,中电工程东北院电网分公司副总经理纪新元不禁由衷感叹。张国良认真严谨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身边人,带领着送电专业的一批青年工程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大,特高压建设配合煤电基地建设、西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将为我国未来的能源合理布局、大气环境治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造福子孙后代。”张国良非常庆幸自己赶上了特高压大规模建设的激情岁月,表示将不断优化设计、攻克难关,为特高压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