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科大量子研究再获新成果 向全固态量子网络迈进

2015-10-26 10:552070合肥日报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成功实现确定性单光子的多模式固态量子存储。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点与固态量子存储器两种不同固态系统之间的对接,并实现了100个时间模式的多模式量子存储,模式数创造世界最高水平,为量子中继和全固态量子网络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纠缠分发是构建量子网络的核心技术。由于信道中不可避免的传输损耗,目前在信道中直接进行纠缠分发只能达到百公里量级,要实现长程的纠缠分发则需要基于量子存储的量子中继技术。目前已经实验验证的量子存储或量子中继方案都是基于概率性光源的存储,因为一般光源的发光介质是由大量的原子构成,具体由哪些原子发光是不确定的,光子产生几率一般低于1%,且每次发射不能保证只有一个光子,因此这类方案的长程纠缠分发时间预计将在分钟量级以上。

李传锋研究组利用自组织量子点(一种人造的固态原子体系)产生确定性单光子源,然后通过光纤传输到5米外的另一个光学平台上的固态量子存储器中。他们利用局部光学加热方法调节单光子的波长,与固态量子存储器的操作波长相匹配,然后把单光子存储到研究组自主研发的固态量子存储器中,并测得单光子偏振态的存储保真度为91.3%。之后,他们进一步实验实现确定性单光子的100个时间模式的多模式量子存储,即一次可以存储100个脉冲、每个脉冲中有一个单光子,模式数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

李传锋介绍说,该成果实验演示了加速纠缠分发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即确定性量子光源和多模式量子存储。前者可以指数加速纠缠分发,后者可以线性加速,两者结合在一起预计可以使长程纠缠分发的时间缩短到毫秒量级。该成果还首次实现了两个固态量子节点,即量子点和固态量子存储器的对接,向实现全固态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该成果发表在10月15日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量子之父带领中国量子通信“领跑”世界
在中国,有人称他为‘量子之父’。对于这一称呼,潘建伟当之无愧。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对于中国

0评论2018-01-024204

量子点微球(QLuMiS)技术 引领LED产业进入新视界
近日,全球首次量子点微球LED产品发布及应用研讨会在美丽的环渤海城市——天津举行。会上,围绕量子点微球材料发布了不同型号的量子点封装器件

0评论2017-11-08113

我国量子通信有望在信息安全和传感领域率先突破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ZD至顶网协办的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20日在北京闭幕。量子通信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20日在大会上透露,量子通

0评论2016-05-24245

中国量子通信再获突破:定量揭示量子非局域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实验室李传锋、许金时研究

0评论2016-05-05278

山东加快量子通信技术工程化和产业化布局
山东省高度重视量子通信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超前谋划,集成资源,大力推进与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合作,山东省于2010年初引进中国科

0评论2016-04-2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