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捷径有风险 “旧壳“改造新能源车占大多数

2015-12-02 07:18385021世纪经济报道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逐步取代汽油车的前景已经越来越明朗。德国大众尾气排放“作弊”事件曝光后,这一进程还将加快。虽然目前具体的技术路线选择还不确定,但无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汽车还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最终的方向都是以电力驱动行驶。

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用电池取代了油箱。动力电池部件不仅自重大,而且需要特别防范摩擦、碰撞、穿刺、进水等安全风险。因此,以电池的安全和效率为中心,从零开始设计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总体趋势。目前已经涌现的标杆车型——特斯拉Model S、Model X和日产聆风均是如此。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正在步入“快行道”。201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从增长势头看,全年产量很可能逼近甚至突破30万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增速明显放缓的汽车工业中,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前最大的亮点。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隐忧却不能不引起重视,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异化为“填池”造车游戏之势。

何谓“填池”造车?新能源汽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难度最大,还没有一家国内车企推出商业化应用车型;技术难度较大的插电式汽车,车型也不多,因此,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型都集中在纯电动汽车。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完全从零开始造车的全正向开发车型,第二类是“借壳”已有汽油车型但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作正向设计的半正向开发车型,第三类是在已有汽油车型中去掉发动机、变速箱后想方设法填上动力电池的零正向开发车型。这第三类就属于“填池”造车。

从数量看,全正向开发车型极少,半正向开发车型也不多,反倒是“旧壳填新池”的零正向开发车型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事实上,一些插电式车型也同样有“填池”造车的痕迹,只是因为难度更大、补贴较少而车型较少。

从表面看,“填池”造新能源汽车是一条快捷的路径,而且能迅速拉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链,成效非常明显。但从深层次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填池”造车方式,恐怕是一条不可能走通的道路,而且现实风险极大。

“填池”造车的第一大风险是安全。所有车辆设计的第一原则都是安全。汽油车平台的动力系统以内燃机、变速箱为核心,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要加装自重非常大的动力电池。在汽油车平台上“填池”造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还能和原车型保持一致吗?比如,一些汽油车型加装了重达两三百公斤的动力电池后,刹车系统并未相应升级,刹车距离明显大于行业平均水平,增大了安全隐患。又如,传统造车质量体系中并不突出的线束装配等问题,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重视的程度。从网络论坛上“曝光”、“吐槽”的帖子看,因插头松动导致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的“趴窝”现象,绝非个案,幸运的是车主大多有思想准备,迄今还没有酿成大的事故。

捷径有风险 “旧壳“改造新能源车占大多数

“填池”造车的第二大风险是浪费发展机会。传统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是多年来横亘在自主品牌车企面前的“三座大山”,而新能源汽车用的是电机,取消了变速箱,底盘因为放置动力电池而更易调整配重,以往的高门槛基本上一扫而光,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众多足以挑战传统汽车的关键技术突破,比如特斯拉Model S的电池管理系统、数字化双电机全驱、自动驾驶功能,宝马i3可以直接高压粘合的碳纤维材料车身。但是,对于“填池”造车来说,基本与技术突破无缘。这是因为,“填池”造车既不是正向开发,也很难说是“逆向”开发,本质上只是对汽油车进行电动化改造。在“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也难怪国内消费者将长期以来对自主品牌汽油车“山寨”、“低质”的刻板印象,丝毫没有保留地移植到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上。

说到底,“填池”造车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性问题: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平”的“新世界”,完全没有传统造车的门槛,只有掌握电池、电控、电机、轻量化车身这些关键的新技术,同时工业设计过关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在特斯拉主流价位车型Model 3和日产聆风续航升级版将于2017年上市、苹果造车的“航母”级身影若隐若现的紧迫时刻,国内车企却在忙于“填池”造车,挥霍着中国汽车人的雄心壮志和聪明才智,承载“中国创造”梦想的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又要等到哪一天才能实现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按照续航里程高额补贴整车厂的产业政策,原来的作业简单改改就能当新作业交,既然60分就能照拿补贴,为什么还要绞尽脑汁追求100分?

更大的风险还在于安全。在北京、上海等“摇号”、“限行”、“拍牌”的城市,当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因为刚需不得不购买新能源汽车后,一旦出现危及到生命安全的严重质量事故,该怎么办?安全都没有保证,发展从何谈起?如果中产阶级失去对国产新能源汽车信心,乃至动摇对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信心,我们疑问的就不只是中国汽车产业能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了。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高污染行业化身优势产能 大多数钢企达环保标准
7月22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2015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提出为钢铁等行业正名。

0评论2015-07-23340

汽车节能惠民补贴护肤 大多数4S店:还没接到通知
断档近一年后,国家节能环保汽车补贴政策终于恢复,共有28家企业的163款车型上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推广目录(第一批)车型”(下简称“目录”),其中自主品牌车型占102款。

0评论2014-09-2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