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行业,从7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以9.3%的速度增长,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2001年达到8 200万t标准石油,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耗的15.4%[引。2005年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为1 305 mtce,其中交通运输部门消耗210 mtce,占了16.3%,虽低于世界均值29.5%,比印度的26.7%也低很多,与OECD国家的平均值33.7%相比差距更大,但其增速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交通节能需要节能意识的提高,节能政策的执行,但交通节能科技的进步最为关键。2005年,中国政府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把能源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努力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研究,若采用现有先进技术,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用能需求与按目前趋势的发展方案相比可减少28%。
交通节能技术分析
3.1动力系统升级改造
当前,中国的轿车基本上是以汽油为动力,而汽油发动机至少还有20%以上的节能潜力。汽油发动机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缸内直喷技术、电辅助增压、电动气门、可变压缩比等技术。在排量相同的情况下,柴油车比汽油车能够节能20%,而中国轿车中柴油车保有量仅为0.2%,而欧盟国家的比例值为50%,中国须大力发展柴油车技术,主要包括:柴油机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智能化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技术,柴油机氮氧化合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大幅度降低柴油的硫含量技术以及发展合成柴油和生物柴油等代用柴油技术。应该说,最有前景的汽车动力系统还是混合动力,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8年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到:中国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已进人世界先进行列。发展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要重视轿车混合动力功能模块的发展与组合以及城市客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平台化,促进动力系统的转型与升级。
3.2新动力能源的使用与开发
我国的能源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据最新统计资料,2007年全年,我国原油进口量达1.63亿t,全年原油消费量3.4亿t[6],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近50%,非常接近美国58%的对外依存度。即便是美国,虽拥有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对石油的影响力,也在积极探求石油独立以保证能源安全。在我国的石油消费中,有40%以上的石油被交通运输部门所占用,因此,交通运输部门的节油意义十分重大。从资源来源看,车用石油替代燃料的主体将来自3方面:煤基燃料、天然气燃料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我国已确立了“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作为一个产煤大国,用煤基醇醚燃料取代石油,完全符合国情。采用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制成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二甲醚等,可以大幅度提高煤炭的附加值。据测算,甲醇燃料发动机尾气排放要比汽油的低30%,我国煤化工技术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另外,煤制甲醇在价格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用煤制造甲醇每吨成本约1 200元,而汽油的价格每吨将达万元左右,1 t半甲醇燃料的燃烧值与1 t汽油的燃烧值相当。当然,煤基燃料在交通运输中使用既要考虑燃料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型、可获得性,还要考虑与动力系统间的适应性。甲醇汽车发动机热效率较高,与常规汽油车的动力性不差上下,爬坡满载时最高时速基本相同,并且其加速性较常规汽油车还要好一些。另外从天然气燃料看,2020年我国天然气供应量可达到1 200亿m3以上,如拿出lo%左右用于汽车,就可替代1 000万t左右汽柴油。虽然以煤代油、以气代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考虑到煤炭储量、天然气储量也很有限,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所以该替代空间也不太大。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须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拓展对石油的替代空间。我国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总体条件较好,若仅从技术上看,以现有技术可开发出的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的一年总量可达70亿t标准煤,是全国一年总能源消耗的5倍。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部门中大量使用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技术以降低成本,目前生物质能对石油的替代已呈现较好的经济性,太阳能、氢能的替代技术也是方兴未艾。如果在2020年,交通运输业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提高到20%,将能节油0.4亿t,至少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约10个百分点,将有力地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

- 火电厂节能降耗技术分析及应用
0评论2024-06-26
超大型低温自动化冷库的节能技术分析
随着冷库建设规模的扩大,冷藏行业的节能降耗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临港普菲斯亿达冷库的建筑情况和制冷系统构成,并从冷库库体设
0评论2016-08-29932
燃气锅炉供热节能环保几大技术分析与总结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工业的发展,燃气锅炉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目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调整阶段。开发和利用天然气已成
0评论2016-08-23671
余热回收原理的电厂节能降耗技术分析
余热回收技术是电厂节能减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我国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热电厂余热回收过程中采用的模式有背压式和调节抽
0评论2016-08-10683
烧结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当中,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影响最为严重的有SO2,NO
0评论2016-03-29933

- 【技术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近零排放技术分析
0评论2016-03-17

- 抽水蓄能先进变频器关键技术分析
0评论2016-01-27

- 供电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0评论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