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有关研究、设计单位:
现将《点对点多媒体消息业务网间互通设备技术要求》等25项推荐性通信行业标准发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各标准的名称、编号如下:
一、《点对点多媒体消息业务网间互通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YD/T 1716-2007;
二、《点对点多媒体消息业务网间互通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YD/T 1717-2007;
三、《点对点网间多媒体消息业务和协议的测试方法》,编号为YD/T 1718-2007;
四、《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编号为YD/T 1719-2007;
五、《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编号为YD/T 1720-2007;
六、《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编号为YD/T 1721.1-2007;
七、《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2部分:物理信道和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编号为YD/T 1721.2-2007;
八、《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3部分:复用和信道编码》,编号为YD/T 1721.3-2007;
九、《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4部分:扩频和调制》,编号为YD/T 1721.4-2007;
十、《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5部分:物理层过程》,编号为YD/T 1721.5-2007;
十一、《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6部分:物理层测量》,编号为YD/T 1721.6-2007;
十二、《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1部分:MAC协议》,编号为YD/T 1722.1-2007;
十三、《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层2技术要求第2部分:RLC协议》,编号为YD/T 1722.2-2007;
十四、《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Uu接口RRC层技术要求》,编号为YD/T 1723-2007;
十五、《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编号为YD/T 1724.1-2007;
十六、《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2部分:层1》,编号为YD/T 1724.2-2007;
十七、《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令传输》,编号为YD/T 1724.3-2007;
十八、《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4部分:NBAP信令》,编号为YD/T 1724.4-2007;
十九、《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5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编号为YD/T 1724.5-2007;
二十、《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6部分:公共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编号为YD/T 1724.6-2007;
二十一、《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7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数据传输和传输信令》,编号为YD/T 1724.7-2007;
二十二、《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技术要求 第8部分:专用传输信道数据流的用户平面协议》,编号为YD/T 1724.8-2007;
二十三、《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Iub接口测试方法》,编号为YD/T 1725-2007;
二十四、《2GHz TD-S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呈现(Presence)业务安全技术要求》,编号为YD/T 1726-2007;
二十五、《2GHz 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广播多播业务(BCMCS)安全技术要求》,编号为YD/T 1727-2007。
二OO七年十二月五日

- 监控安装基础知识:PoE监控系统的4种连接方式!
0评论2019-03-13

- 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案:让神经网络更节能!
0评论2019-02-28

- 祥和中央节能保护通信基站解决方案
0评论2016-08-19
数据中心环控节能,热管换热技术解决方案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设备(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
0评论2016-08-09756
基于VC++6.0的串口通信开发方法
1引言在当今的工业控制领域,串口通信是计算机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具有实现简单、使用灵活、数据传输可靠等几个优点,特
0评论2015-12-31500

- 探究基于GPRS通信的配电监控系统
0评论2015-11-10

- 西门子S7-300 PLC与DCS控制系统技术
0评论2015-07-17

- 通信用耐高温型阀控式密封电池节能技术
0评论2015-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