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2014-07-28 17:242210中国节能网
 水解的机理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接触都会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可使共价键发生变化和断裂,即化合物在分子结构和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生物水解是靠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反应的。

  一、工艺流程的选择

  A/O法即为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法,是国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工艺,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而且能有效的除氮。

  A段池又称为缺氧池,或水解池。水解的机理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水接触都会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可使共价键发生变化和断裂,即化合物在分子结构和形态上发生了变化。生物水解是靠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而加速反应的,在有酶条件下的催化反应速度要比无酶条件下高出108-1011倍。生物水解就是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经加水在缺氧条件下,由于水解酶的参与被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的反应,生物水解反应实际上包括了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酸化可使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

  另外A/O工艺还有很好的脱氮功能。污水在进入A段后再进入O段,污水在好氧段,有机物(BOD5)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氮通过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氨,硝态氨通过污泥回流进入缺氧段,污水经缺氧段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细菌利用硝态氮和污水中的CODcr进行反硝化用,使硝态氮转化为分子态氮而逸入空气中而得到有效的去除,达到同时去除BOD5和脱氮的很好效果。

  A/O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①A段工艺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可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可以开环开链、可提高BOD5/CODcr比值,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能; ②同时还可完成反硝化反应,硝态氮中的氧为氧化分解污水中有机物提供了氧,使A/O流程的BOD5去除率远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 ③耐冲击落,出水稳定; ④A/O法工艺流程短,运行管理简单。 因此,本工程选用A/O法工艺。

  二、工艺流程说明

  1、格栅 本设计强化预处理除渣过程,采用间隙为3mm的机械格栅,从厂内排出的生产废水经格栅去除的固体废弃物,防止堵塞后续处理装置及管道并保护水泵机组不受磨损。

  2.缺氧调节池 内设水下搅拌器搅拌以均匀水质和防止沉淀,并保证缺氧池中DO≤0.5mg/l。经缺氧池处理后的废水用提升泵提升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

  3、竖流沉淀器 用来去除水解酸化调节池中反应生成的难溶物质和大分子有机物等。

  4、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在池内填充填料,废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经过曝气,废水、空气中的氧气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作用下,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得到去除,废水得以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微生物相当丰富,微生物浓度高;食物链长,污泥产量小,污泥颗粒大,易于沉淀,沉淀后污泥含水率低等特点,对于工业废水处理运行管理而言,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的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及城市污水处理,以及石油化、纺织印染、食品等工业废水处理,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5.二沉池 废水经过物生处理后,由生物接触氧化池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很多老化脱落下来的生物膜等悬浮固体,设置沉淀池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泥水分离,将悬浮固体由水中分离出来。污泥中,快速生长的兼性菌占优势。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泥活性好、浓度高,且SVI始终在100mg/l以下,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6、曝气系统 共设置二台水下曝气器JA-21向接触氧化池供气。功率:N=0.75KW,充氧量:O2=0.35kg/h.

  7、污泥系统 竖流沉淀池的污泥、接触氧化池所产生的剩余污泥排至污泥贮存池,经消化后定期清掏,上清液回流至缺氧调节池。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
绿色建筑技术,顾名思义,即在保证人们一定的居住条件下,秉持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对环境起到保护、减排作用的建筑技术。

0评论2019-03-286294

建筑学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趋势 环保节能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zui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0评论2018-01-123726

浅析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与节能方案
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的重要工作方向。在此详细分析了建筑设计节能的概念,对基于节能角度的建筑设计措施进行主要分析。1、住宅节能与规划1.1住宅

0评论2016-12-29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