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智能交通深入应用 技术构成注重六大点

2014-08-09 21:192250中国节能网

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更透彻的感知:道路基础设施中传感 器和车载传感设备能够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和车辆状态信息,监测数据通过泛在移动通信网络传送至管理中心;物联网技术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物联 网技术为智能交通提供了更深入的智能化,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调度机制能够充分发挥道路基础设施的效能,最大化交通网络流量并提高安全性,优化人们的出行体 验。下面介绍应用于智能交通的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给城市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本文着重探讨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应用和技术构成。

智能交通应用分析

作为近年兴起的改善交通堵塞、减缓交通拥堵的有效技术措施,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

1、公路交通信息化,包括高速公路建设、省级国道公路建设公路交通领域

目前热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公路收费,其中又以软件为主。公路收费项目分为两部分,联网收费软件和计重收费系统。此外,联网不停车收费(IETC)是未来高速公路收费的主要方式。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

兼容和整合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服务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因此,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成为这一领域的应用热点。除了城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一些纵向的比较有前景的应用有智能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车载导航系统等。

3、城市公交信息化

目前国内的公交系统信息化应用还比较落后,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在国内基本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方案商可以重点发展的领域。在地域分布上,国内的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对于智能交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

智能交通技术构成

1、无线通信技术

目前已经有多种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系统当中。UHF和VHF频段上的无线调制解调器通信被广泛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短距离和长距离通信。

短 距离无线通信(小于几百米)可以使用IEEE802.11系列协议来实现,其中美国智能交通协会以及美国交通部主推WAVE和DSRC两套标准。理论上来 讲,这些协议的通信距离可以利用移动Ad—hoc网络和Mesh网络进行扩展。目前提出的长距离无线通信方案是通过基础设施网络来实现,如 WiMAx(IEEE802.16)、GSM、3G技术。使用上述技术的长距离通信方案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和短距离通信技术相比,它们需要进行大规模 的基础设施部署,成本很高。目前还没有一致认可的商业模式来支持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目前车辆已经能够通过多种无线通信方式与卫星、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电话网络、道路基础设施、周围车辆等进行通信,并且利用广泛部署的WiFi、移动电话网络等途径接入互联网。

2、计算技术

目 前汽车电子占普通轿车成本的30%,在高档车中占到60%。根据汽车电子领域的最新进展,未来车辆中将配备数量更少但功能更为强大的处理器。2000年一 辆普通的汽车拥有20~100个联网的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模块,使用非实时的操作系统。目前的趋势是使用数量更少但是更加强大的微处理器模块以及硬 件内存管理和实时的操作系统。同时新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将支持更加复杂的软件应用,包括基于模型的过程控制、人工智能和普适计算,其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 用将有望为智能交通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选购净水设备三条准则:效果为先注重成本
目前上的水净化产品林林总总,净化方式也各不相同,据奥维咨询(AVC)的数据显示,目前传统饮水机在市场产品仍然比较高,占比41.1%,但呈现快速下 降趋势,相比而言,新兴的的纯水机、净水机、直饮水机目前占有市场54.7%,占比呈上升趋势。

0评论2015-07-29471

赫达张福伟:企业发展应注重技术创新
慧聪采暖行业十大评选已经成功的举办了四届,十大评选同时受到来自各行各业人士的高度认可与赞许,并且也逐渐成为了供热采暖行业最具权威性

0评论2014-08-08311

捷尔杰:注重设备安全 稳步推进中国市场
 10月15日,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即将在北京九华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捷尔杰携臂式高空作

0评论2014-07-10313

上海朗信:注重节能环保设备研发 提升产品竞争力
  慧聪网:本次展会贵公司带来了哪些产品?  我们本次主要带来了桩工机械的相关产品包括英国的、日本的、荷兰的一些桩工设备。  慧聪网:

0评论2014-07-10458

何芳:发展地源热泵需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地源热泵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可再生新能源技术之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比例虽然还不是很大,但已初显

0评论2014-07-10411

林波荣:绿色建筑评价要注重性能优先-访谈
    林波荣,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副教授,在水立方、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世博会的中国馆、新广州火

0评论2014-07-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