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灌溉新技术让植物按需“喝水”

2014-12-14 15:204350中国节能网

         在一家位于北京市北清路附近的种植园区,工作人员将“痕量灌溉”水管埋设在树苗的根部。
 
       中关村企业自主研发的一项名为“痕量灌溉”的新技术,能让植物自主“喝水”,按需分配。这是全球首创的新技术,比目前最先进的滴灌技术至少节水50%以上。在海淀区园林部门组织的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中,这项技术将首次得以规模化应用。
 
       记者来到翠湖湿地附近的一个种植园,这是最早采用“痕量灌溉”技术的实验性基地。“想看痕量灌溉技术,好办,跟我来。”听明来意,种植园负责人李荣旗领着记者来到一片桃树林。
 
       一棵棵桃树长势正旺,上面已经结了一些小果儿。在果园的一角,有一个吊着的约有1米高的水桶。可记者围着水桶走了两三圈,也没看出这个水桶有什么特殊之处。李荣旗用手指了指水桶的出水管,“从这出水管再往下看,埋在土里的部分才是节水的关键。我把土铲开,让你们看看门道。”
 
       一铲下去,干燥而且泛着白的表层泥土铲到一边,露出了褐色的土层,手一摸,湿湿的。小心翼翼地挖了30多厘米,在根系旁边,一个大拇指粗的黑色胶皮管呈现在眼前,这是独有的痕量灌溉水管。
 
       李荣旗指着胶皮管上的一圈突起说,突起上面有一个孔,约摸有签字笔芯那么大。“这个出水口叫做控水头,我们可以让它三分钟才滴出一滴水,一天下来也只需几十毫升,只有一瓶矿泉水的十分之一。”
 
       “悬而不滴,这就是控水头的神奇作用。”李荣旗拿来刀子,将其中一个控水头“解剖”。凑近一看,看似小孔的控水头却不完全是一个孔的概念,因为它里面被一跟跟比针头还细的“绒线”填满了,在孔的内壁上还罩着一个小“塑料袋”。
 
       “绒线”是控制水流速度的,而“塑料袋”则起到过滤的作用,防止将控水头堵塞。而在滴灌模式下,必须要用电来控制,而且水流的速度还不能慢。因为一旦慢下来,就容易堵塞管道。
 
       “以前用滴灌的时候,一亩桃树林一年至少需要150吨水。用了痕量灌溉后,2010年降雨少,用了60吨水;去年雨水多,才用了13吨水。”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在中国部分地区,因工业废水、大气降尘、石油开采和农药造成的土壤有机物污染相当严重。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再利用等特点,

0评论2015-10-23600

城市土壤污染与植物修复方案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正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工矿企业的污染、居民的生活垃圾,都成为了城市环境恶化的直接或间接

0评论2015-09-24630

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简介与应用案例
不适用于未找到修复植物的重金属,也不适用于2.2 中指明之外的有机污染(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生长受气候、土壤等条件影响,本技术不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过高或土壤理化性质严重破坏不适合修复植物生长的土壤。

0评论2015-09-23424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生态学与人类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利用生态学原理修复受污染的水环境和土壤。水生植物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一员,其特性决定了具有净化与修复水体污染的功能。

0评论2015-08-18423

浅谈LED照明应用于植物工厂技术趋势
  LED照明技术在芯片端、封装端的成熟,以及与随之而来的市场价格下滑,使得LED照明应用范围更加多元,采用LED照明优势的植物工厂也成为

0评论2014-07-0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