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棉价出现了较大波动,尤其是郑棉期价,已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其中,主力1409合约期价上周五跌停。
针对棉价的重挫,市场众说纷纭,各种猜测与传闻不断。实际上,1月1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后,棉市格局就注定要发生重大改变,棉价如今的大幅波动仅是对此做出的反应而已。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要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以下简称直补)。
截至目前,2013年产棉花的收储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政策性利好对棉价的支撑作用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开始关注棉花直补政策如何实施等焦点问题,并开始重点分析在国储棉去库存的过程中,市场价格会出现何种变化。此外,市场还在积极探讨在国内由“政策市”转为“市场市”期间,在市场机制恢复运行的过程中,棉价会不会作出过度反应。
“棉价下跌不可避免,虽然郑棉期市仓单数量不多,但期价更多时候反映的是未来价格的发展趋势。”鲁证期货山东淄博营业部总经理助理周大龙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他和公司同事刚刚对青岛保税区进口棉市场、山东地区棉花库存和纺织企业生产与产品销售情况做完市场调查。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今年政府将在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实施直补政策,这意味着国储棉收购政策即将完成历史使命,国内棉价的政策溢价不再存在,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预计棉价还会下滑。而庞大的国储库存又将导致国内棉市去库存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棉价将一直受到压制。同时,收储政策调整的反作用力将得到充分显现,不排除棉价过度下跌的可能。
2011年国储收购棉花313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7%。2012年国储收购棉花65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截至今年2月27日,2013年产棉花已累计收储逾600万吨。周大龙对记者分析,不考虑每年的进口棉数量,按照国储棉每天竞价销售两万吨来推算(节假日除外),当前国储库存仍可以满足国内2015年年底以前的需求,即便今年国内棉花绝收,市场也不会供应紧张,更何况现在纺织企业产品销售较为低迷。据了解,进入2月下旬以来,国内棉纱、纱线价格普遍下降,很多纺织企业订单不足,加之进口棉、进口棉纱价格低廉,且同样出现滞销现象,国产棉市场需求更显得疲软。
河南郑州棉花贸易商陈志认为,3月份直补细则出台后,国内棉花、棉纱价格难有上涨表现,但直补政策的实施和国储棉去库存化将还棉市定价权,今后棉价的涨跌由市场说了算,棉花、棉纺织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入“效能释放”新阶段
0评论2025-08-14

- 重塑能源2025中报透析:全球化布局结硕果 海外业务成新引擎
0评论2025-08-12

- 山东开创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新范式
0评论2025-08-08

- 山东正式出台136号文落地实施方案
0评论2025-08-08

- 电力新规出台 助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
0评论2025-08-07

- 全国电力市场统一“度量衡”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0评论2025-08-07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重磅发布!
0评论2025-08-06

- 电力市场新规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初步建成
0评论2025-08-05

- 关于高温保电、电力市场、零碳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答记者问
0评论2025-08-04

- 内蒙古绿电跨区外送: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注入 “风光” 动能
0评论202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