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煤改气”成效初步显现 大范围推广尚需时日

2017-12-11 10:381050中国节能网

“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是我国北方地区改善大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从长远来看,也是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环境治理的必由之路。煤改气后的未及时供暖、环保部的“特急”文件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治霾政策和能源转型的思考和讨论。

雾霾天气人人痛恨,国家治理空气污染下了大决心。作为北方雾霾的重要来源,冬季取暖的散煤燃烧自然在整治之列。2016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第七次会后,各地开始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煤改气”政策实施以来,成效初显。今年11 月,北京PM2.5平均浓度46 微克/平方米,1-11 月北京PM2.5 累计浓度58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4%,较2013 年同期下降35.6%。京津冀实施的区域协同治理与推行“煤改气”政策下能源不断清洁化之成效初步显现。

然而2017年12月4日,环保部已经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明确进入供暖季后,一些地方如果没有完工“煤改气”“煤改电”工程,依然可以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在此次发布的文件中,环保部强调,将把确保群众冬季及时充足供暖作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巡查工作重点。如发现不作为、乱作为情况,将按规定严肃追责。

燃煤污染的公共健康代价极大,散煤治理也是民生工程,去煤化是必须坚持的能源转型道路。天然气具有热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特点,是一种清洁的化石能源,也是目前最为显示的煤炭替代能源。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改善大气质量,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但需要认清的现实是,我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能源相对短缺,且多集中在中西部、华北及东北地区,大规模普及“煤改气”,气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凸显。

“煤改气”对环保自然是好事,但要让一个煤炭为主力能源的国家彻底扭转原来的能源结构,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不仅是一个环保部,还有发改委、住建部、能源局等等,涉及能源价格调整、小区管道改造、群众安置等大量工作,很难在短时期内一蹴而就。

此次因煤改气导致的华北局部地区出现“气荒”现象,是多重因素叠加,政策上的一刀切、执行上的操之过急,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推进“煤改气”须统筹兼顾,除了要算政治账,也不能忽视经济账、供需账,更应把民生摆在突出位置,要想方设法让群众的屋子暖起来、热起来。

根据环保部规划,在未来“煤改气”工作推进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规范化”操作,注重“统筹协调”:1)气源供应方面预计会增加调峰装置,目前中国燃气供应端方面调峰能力较差,通过增加调峰能力保障天然气是未来趋势;2)改造工程会注重“保质保量”,未来的“煤改气”改造工程会在保障项目进度的同时将更加注重项目质量。

保护环境和保证供暖,从来都不是互相矛盾、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核心要义,都在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脚于增强老百姓获得感这一根本目的。让公共政策多一些人文关怀、民生观照,我们的发展也必将更有质量、更有温度。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专家建言:农村清洁取暖慎推“煤改气”
提起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恐怕应是“煤改气”“煤改电”。实际上,这也是自2017年国家四部委启动北方地区城镇清洁供暖改造工作以来,大部分北方地区首推的两种改造方式,农村地区也不例外。

0评论2019-03-26347

从1亿方到300亿方,生物天然气能否补位农村“煤改气”?
“从1亿到300亿。” 这是低碳“宠儿”天然气的族群里,“叫好不叫座”的生物天然气未来十年的目标。

0评论2019-03-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