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大气污染防治调整三大结构 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8-05-23 10:5889030能源杂志
 
2017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收官之年,《大气十条》实施成效显著: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点区域明显好转。但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仍在持续,蓝天保卫战将是一场“持久战役”。
 
郝吉明院士在5月18日的“聚力攻坚,多效协同”打赢蓝天保卫战专家研讨会上给出的大气污染防治建议中提到:优化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郝院士认为三大结构调整难度大,治理的艰巨性主要是体现在三个方面扭转的困难,特别是运输方面,如何创新运输组织,优化铁路-公路-水运相结合的运输结构,建设低碳高效的交通系统。
 
QQ截图20180523092830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郝吉明
 
“《大气十条》在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各个部门的团结前所未有,除了环保部提出的目标和措施外,发改委、能源、交通这些部门在各方面的要求上,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在会上分享了《大气十条》防治经验。他认为新时代带给我们的信息是快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经济换挡的过程,同时也是结构调整的过程,所以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和三大结构的调整是互为影响的过程,现在有条件和全方位的支持来调整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结构。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几年在结构调整方面的一些成效:全国煤炭消费总量是在持续下降的;全国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环渤海港口不再接收公路运输煤炭,改由铁路运输。
 
不同地区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经验与挑战有所不同。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爱军认为,北京经过五年的治理,能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占比已经很低了,生活源的污染防治跟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所以接下来的治理难度将会越来越大。而京津冀区域的污染防治还是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尽管北京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较好,但是天津、河北承受了污染治理的转移,这两地的第二产业仍占比较大,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可能难度较大。他在交流中指出“空气质量改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协同,只有把整个区域的污染减下来,环境空气质量才能改善。”
 
QQ截图20180523092838
圆桌讨论
 
三大区域中的珠三角是国家重点区域中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最好的,PM2.5连续3年稳定达标。“早关注、早研究、早动手,所以比较早地见到了成效。”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永波在分按到享珠三角区域的防治经验时谈到。根据珠三角的经验总结,空气质量的改善减排还是硬道理。在具体减排中首先是注重结构减排,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消费朝向清洁化推进,电动车替代机动车;然后是治理,重点领域的减排、淘汰、升级。张永波认为从挑战的层面来看,我们蓝天保卫战的着力点是全面深入地推动结构条件,只有从结构本身治理才是治本的策略。
 
位于京津冀和珠三角之间的长三角其空气质量水平也处于中间位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黄成认为末端治理的推进对长三角的改善是很多的。同时在防治过程中除了治理措施之外,完善的法规及管理体系、协作配合良好的政府部门都发挥了很强的作用。长三角在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需要削减能源,充分利用工业散煤;充分地利用好船舶的资源,发展水路运输。由于区域内的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行政职能,因此区域协同则可能是其今后发展的瓶颈。
 
雷宇认为从长期来看,区域协同需要一个驱动机制,让每个人或每个地方自己能为自己比较好的空气质量买单。三大重点区域走过的防治之路不同,在未来也面临各自的挑战,但区域协同将在蓝天保卫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杨华代表:加大清洁能源供应 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中海油将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供应,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0评论2019-03-2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