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杜祥琬院士:有些人对氢能源概念都没厘清

2019-05-24 11:156200中国节能网
5月23日出版的《南阳日报》在头版报道的《水氢发动机在南阳下线,市委书记点赞!》引发舆论震动,“车载水可以实时制取氢气”“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遭到全民打假。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水变油”骗局到如今的“水变氢”忽悠,这些骗局得逞的原因无外乎某些领导对科学技术没有起码的认知,自以为“眼见为实”可以替代科学鉴定,科学素养实在太低。
 

 
《南阳日报》5月24日头版,点击查看大图
 
笔者顺手了解了一下“发明”这项技术的“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现这几乎是家骗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仅自身风险就210条,是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失信公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去挖一挖这家公司的黑料。
 

 
图片:天眼查截图
 
重点说一下氢能源。氢能源不是不能利用,但要在我国大规模利用氢能,目前来看,条件并不成熟。
 
近几年,诸如“能源结构升级”“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结构调整”等提法不绝于耳。在这其中,许多人将目光转向“氢能”——想当然地认为氢能绿色无污染、燃烧不增加温室气体,于是对其寄予厚望,于是相应地“要对氢能大加利用”的宣传也逐渐多了起来。
 
殊不知,许多人在抛出这些论调之前,对发展氢能源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厘清。对此,本来科技特编发此前采访能源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先生的观点,期望激浊扬清。
 

 
杜祥琬院士
 
杜祥琬院士:发展氢能源须先厘清概念问题
 
众所周知,氢能是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能源,常被委以“减碳加氢”“改变能源结构”的重任。殊不知,决定能否改变能源结构的并不是氢,而是拿什么来制氢。
 
自然界并不天然存在氢。因此即便氢是高效的能量载体,它也不能与一次能源相提并论。
 
要利用氢能,首先要制氢。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就需要以消耗电力为代价——如果是煤电,意味着还是要烧煤;如果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就等于利用了可再生能源。
 
所以即便是使用氢能,也是由“用什么来制氢”影响着能源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人人皆知氢是好的能量载体,但始终没有得到大规模利用的原因。
 
有观点提出能源结构转型本质上是燃料的“减碳加氢”,细究此言恐怕不够全面。
 
从燃料由煤到油再到天然气的变迁来看,的确是减碳加氢的过程。但也应注意到,能源转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减碳不加氢”。如风、光、水及核能、地热能等都是减碳而不加氢的。全面地说,能源的低碳转型一类是化石能源的减碳加氢,一类是向非化石能源转型。当然,非化石能源也可以用来制氢。
 
说起氢能利用规模,冰岛是个特例——这个仅有33万人口的岛国几乎全部机动车和渔船均使用氢燃料作为动力。这是为什么?冰岛几乎100%的电力来自水力和地热能,这些可再生能源对于冰岛来说足够“便宜”,因此冰岛得以有条件大规模制氢。
 

 
冰岛地热能资源丰富
 
中国目前满不满足这个条件?不满足。十几年前,有人看到“冰岛模式”,宣称人类要进入“氢经济时代”。这是对能源的复杂性认识不够。中国要规模用氢,首先要解决规模制氢问题。如果用高碳排放的方式制氢,显然就违背了用氢的初心。要发展氢能,首先要有足够的可再生能源。
 
我国现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电量还很少,还不够便宜。不过,个别地区有时候太阳能、风能超过了上网负荷,只好弃掉,非常可惜。这部分能量其实可以拿去用来电解水制氢,不失为一个解决“上网难”的办法。
 

 
个别地区“弃风”“弃光”非常可惜
 
当然弃风、弃光甚至弃水的问题背后还存在电网对新能源电力不够“友好”的情况,这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体制上、地方利益方面的一些问题。所以说能源革命既有技术革命,也有体制革命,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总之,只有大规模地、便宜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才能走向用氢的道路。
 
最后谈一下用氢。在氢能利用上,氢燃料电池被提及最多。氢燃料电池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用氢方式,但也并非只有这一条渠道,比如液化氢也可以直接用作能源。这涉及到氢的液化、储存、运输等具体的技术问题,相信技术上能够解决。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杜祥琬评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是好技术 能源应该电气化
编者按:全球能源互联网代表了世界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根本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开

0评论2016-03-30213

杜祥琬:发展我国能源互联网要与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相结合
记者:对于不熟悉能源电力领域的人来说,能源互联这个概念还有些陌生。您认为,对于普通人而言,能源互联到底意味着什么?杜祥琬:这个题目很大

0评论2016-03-25314

杜祥琬:节能减排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共同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杜祥琬24日表示,中国气候变化和污染排放问题基本上是同根同源,节能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治理大气污染所要求的共同任务。

0评论2015-06-25334

杜祥琬院士:新能源汽车价值取决于电的“绿色化”
  2014年9月19至21日,以文化传统与绿色经济:技术、经济增长和绿色移动北京洪堡论坛于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多国的各界精英从多个分议题

0评论2014-10-1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