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人工智能+能源=新一轮科技革命

2025-07-01 09:1087430中国电力报

人工智能正加速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

在日前召开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记者了解到,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正在为传统能源产业升级以及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提供着强大技术支撑和创新解决方案。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表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储能、氢能、智慧能源等领域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创新发展迭代。人工智能与能源的深度融合,正逐步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

而从会议传递的信息看,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出现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上线“光擎”智脑大模型,精准涵盖超1800个母线节点、1400余条35千伏及以上线路,助力电网实现“实时预警+智能决策”;建立源网荷储智能调度,让新能源超短期(15分钟)预测准确率提高到98.92%……

“目前国家电网已提出我国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人工智能大模型,并于今年5月发布《电力人工智能+白皮书》。”国家电网副总工程师兼华东分部主任杨勇介绍,随着大模型技术爆发式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构电力系统的运行范式。“AI+电力”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系统性的生产力重构。面向未来,国家电网将持续推进电网数字化升级,深化源网荷储协同,凝聚合作共识,共同引领能源互联网与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汪际峰也表示,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在“双碳”目标攻坚关键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

据汪际峰介绍,目前南方电网深入践行“AI+”行动,发布“大瓦特”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业务,发布了电算协同行动计划,构建电力与算力协同的新基建模式,组建涵盖发电、用电、装备、交通等产业的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与各方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转化。

不仅仅是在电网领域。据国务院国资委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成果媒体通气会发布的消息,目前中央企业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超500个场景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同时,记者在此次会议上获悉,目前已有多种形态的机器人应用于能源产业的日常工作,具体包括带电作业、光伏清洗、线路巡检、油气场站巡检等多种场景。可以说,从统筹管理到一线应用,从智慧模型到运维检修,人工智能正全方位渗透能源产业,助力生产效率与安全性的持续提升。

为了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清华大学等高校正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变革的核心引擎,将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强大驱动力。”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吉俊民表示,“清华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与能源转型交叉领域。科研层面在电氢混合储能、弹性电网智能感知、能源数字孪生等方向取得进展。教育层面新设无穹书院(AI+交叉融合)与自强书院(智能+工科),推出AI辅助学位与证书项目,构建贯通育人体系。未来将持续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协同攻关,共建研发平台,为新型能源体系与‘双碳’目标贡献清华力量。”

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背后需要更加强大的算力来支撑搭建模型、训练和推理过程。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国的算力规模持续攀升。”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联盟副秘书长高峰介绍。

据此次会议发布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全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全面实现20毫秒时延保障能力。

高峰同时表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3月,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数已超过900万。国家和地方层面也密集出台多项顶层政策,引领算力与绿电融合的发展路径。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