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如何引领亚太能源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2015-07-09 16:223360能源杂志

从条件上说,中国已经超越新加坡成为亚太区域天然气定价中心的最大选择。如果中国或者说未来的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有成为区域价格中心的野心,又要遵循怎样的步骤呢?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极大提高了北美天然气市场供应,改变了大西洋两岸的天然气贸易格局,改变中东和非洲地区天然气资源的流向和流量。理论上讲,供应增加带来的价格下降会外溢到亚太区域,尤其是考虑到北美天然气资源在未来将更多地流入亚太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印度等。但挂钩油价的天然气长期合约在亚太区域还是主流,这些合同终结还得假以时日,而新的供应方会乐于比照现有供应价格获取“亚洲溢价”。

亚太主要天然气进口国都希望打破这种高溢价状况,但亚太天然气市场是一个分散的市场,缺少管网的互联互通和跨区域贸易,没有能反映本地区市场基本面的价格形成机制,目前尚未找到能被广泛接受、流动性良好且能反映亚太及全球市场基本面的定价方法。2014年下半年油价大跌后天然气价格也下滑,天然气现货价格回落明显,改变定价机制的呼声也有所减弱。一旦油价反弹,天然气进口国将再次面临压力。一个合理的亚太定价机制并不意味着必然的低价,而是要让价格由天然气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不是由石油市场的力量来左右。

中国的独特优势

中国过去十多年天然气消费一直呈两位数增长,在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区最大天然气消费主体,到2014年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消费国。由于中国在亚太乃至全球天然气市场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加之中国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决定性力量的改革导向,中国有条件发展成为亚太区域的定价中心,引领本地区天然气市场的良性发展。

第一,中国既是消费大市场,也是生产后起之秀。中国国内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不像日本韩国等因缺乏资源而单纯依靠进口。中国国内天然气产量2013年已经超过了亚太区最大天然气出口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产量的总和,在世界各国产量排名中从2003年的第17位上升到了第6位。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12年超过5000亿立方米,2014年首次突破1万亿立方米,新增地质储量90%以上为整装、未开发储量,进一步增储上产的潜力很大。这还仅仅是在我国上游勘探开发市场尚未开放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第二,国内天然气输送管网已经初具规模,互联互通取得进展,储备库建设正逐步加快。到2014年底,中国累计建成天然气管道8.5万公里,形成了以陕京系统、西气东输系统、川气东送、永唐秦等为主干线,以冀宁线、淮武线、兰银线、中贵线等为联络线的骨干管网,干线管网总输气能力超过2000亿立方米/年。中石化川气东送与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今年4月实现对接。部分页岩气煤层气管道已经投入使用。中国还将扩建西气东输系统和陕京系统,新建新粤浙管线和鄂安沧管线等为主的主干管网和沿海及其他地区联络管道,形成更加完善的全国性管网系统。和管网相比,储气库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但政府部门也在酝酿出台更多支持政策,譬如建设液化天然气储备设施已经成为地方炼油企业获得原油使用资格的一个办法。中石油计划2020年储气库工作气量达到197亿立方米,满足80%的调峰需求,较2015年的71亿立方米(60%调峰需求)扩大1.8倍。

第三,天然气进口设施和进口来源日趋多元化。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投产了11座进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接收能力达到约4000万吨(约550亿立方米/年),还有10余座处于建设或规划中。跨境管道方面,已经开通的中亚天然气ABC线和中缅管线输气能力达到670亿立方米/年,加上计划于2016年开通的中亚管道D线和2018年建成的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管道进口能力将达到1350亿立方米/年。另外,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也在谋划推进中。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实施,伊朗天然气进入中国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中亚管线和中俄管线增加了中国和欧洲天然气市场的相互影响,中缅管线则提高中国和东盟市场的关联性,中巴走廊可以把中国和中东市场联系起来。

进口设施和进口来源多元化以及国内管网储运设施的逐渐完备有助于推动不同气源的国产气与进口气、管道气与液化气、常规气与非常规气之间的互相竞争,为形成真正的天然气市场价格奠定基础。

成为亚太天然气价格中心的步骤

中国成为亚太区域定价中心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是要统一采用按热值计量天然气的办法;第二是要对内开放国内天然气市场,理顺国内价格机制;第三是对外开放。

一、实行统一按热值计价是促进贸易和流通的必要条件。我国国内天然气销售采用按体积计量计价方式,和国际贸易中普遍按热值计价的方式不能衔接。按体积计量这种方式会受到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影响,而温度和压力在不同地方不同季节可能会有差异。天然气越来越多地作为燃料使用,不同气源地的天然气热值往往有较大差异,产生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有不少差别。很多进口液化天然气热值高但价格也不低,进入管网和国内一些相对低热值的天然气混合销售给进口商带来了很大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付同样的价格使用热值更低燃气的用户也觉得委屈。以体积来计量计价而以热值来衡量价值的矛盾导致不同天然气的互换交易性下降,不同天然气在管网间用户间的流动可能性减少。

统一按热值计量看似一个简单的技术性标准,在国际上也很成熟,但对我国能否推进天然气管网储备设施的互联互通、公平开放和接入都有实质性影响,因此有必要首先完成这个调整,为其他改革铺路。

二、改革现有天然气体制,培育市场竞争力量。国外成熟天然气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天然气市场没有完全不能竞争的环节,尤其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体。国务院转发的国家发改委意见也指出,下一步油气改革要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开准入。

在上游勘探开发方面,一是要废除勘探开发的牌照制度,把非常规油气资源进一步向几家主要油气企业以外的其它企业开放,对新进入企业给予税费等方面的优惠;二是改变资源区块(包括陆上和海上)管理办法,对占而不勘和少勘的区块收回并在主要油气企业以外的其它企业之间公开招投标,同时将原来采集的地质地震资料作为公共资源免费开放;三是统一煤炭和煤层气的管理,进一步用制度强化煤层气优先开采的要求,结合煤炭需求下降的形势,逐渐使煤炭开采更多地服从于煤层气开发;四是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其他各种气体能源。

在中游储运环节,一是分离现有石油企业的油气储运业务并独立运行,构成国家骨干网络,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股,提升公平开放接入的约束,实施严格管输成本监审;除了骨干网络外,区域性和分支网络建设引入更多竞争。二是取消民营资本和地方企业对投资燃气基础设施建设的股权限制。三是参照国外独立管网企业运作特点,用政策鼓励独立第三方建设管道和储气设施。

在下游销售和应用领域,一是城市燃气管网的特许经营制度不得限制非管网形式的竞争性供应;二是鼓励上游企业和终端大用户直接签署供应采购合同;三是对居民天然气价格的管制要逐步放松,逐渐减少并最终结束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的交叉补贴,同时加快推行居民阶梯气价制度,以获得的额外收入补助最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用气需求。

在进口环节,一是允许更多的企业从事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工作,沿海接收站岸线资源分配优先向新进入者倾斜;二是取消只有签订长期供应协议才能批准接收站项目建设的条件,代之以公开公平开放利用的要求;三是落实现有接收站和进口管线富余能力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四是积极支持内陆边境地区的中小型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进口项目。

另外,要鼓励各类交易主体通过上海的天然气交易市场自主进行现货及中远期交易,减免手续费用,交易平台探索创新模式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不限制各类地区性天然气交易平台的发展。根据市场发育成熟程度,逐渐缩小实行价格管制的天然气数量范围,改进计价公式并加快调整频率,使消费者逐渐适应价格波动。

三、扩大天然气市场对外开放。在国内天然气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组和调整,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竞争性产供需格局的形成,以及国内市场基准价格机制趋于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对外开放国内天然气市场。

如何开放

首先要开放的是对外出口的心态,加强国内气价和周边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价格的关联。中国过去多数是供不应求,少量出口主要是满足港澳地区需要。但随着国内产量增加和进口气源日益多样化,未来长期供求格局将出现变化,从短期来看也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迹象。鉴于中国市场的体量及未来成长趋势,边际出口不会给国内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反而有利于提升国内价格弹性。中国目前进口天然气价格总体上比日韩等国要低,部分也是得益于中国气源的多样性和市场规模优势。

另外,对天然气管网储备设施要采取开放态度。在中国库容进一步扩大后,富余能力可以由周边国家相关企业租用;富余管网能力也可向周边国家开放,使他们能够借道输送或置换来自欧亚大陆内部的天然气资源。

二是鼓励周边国家相关机构参与上海天然气交易市场,提升交易市场的国际性、流动性、透明性、开放性和公平性。上海是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未来的中俄东线、东海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交汇点,同时处在中国金融贸易领域开放的前沿,比国内其他地区具有相对更为成熟的条件发展成为亚太天然气交易中心。要吸引国外企业参与进来,基础设施硬件是基本条件,透明公开的市场信息、高效简洁的监管、便利的金融外汇手段、完善的法律会计服务、独立公正的司法等等都是必要的因素。

三是要对外资参与国内天然气产业链各个环节给予更大自由度和灵活性,包括公开竞标资格、控股比例等等。对国内尚缺乏成熟实用技术的领域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海上深水开发等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国内外交流合作尽快提高国内勘探开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国内供应水平。

总之,鉴于中国的市场规模、地理位置和发展趋势,一个开放竞争的中国天然气市场最有可能成为亚太天然气价格发现中心。价格中心并非一定会带来世界上最低的价格,而是带来最能反映本地区供需基本面的指标,进而优化天然气资源的配置,改进资源利用的效率。这正是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核心目的。

同时,我们对定价中心要保持一定的敬畏,必须树立一个根本的认识——即不能将定价中心视为操纵天然气价格的一个平台。中国是全球诸多大宗商品最大的买家,但大量购买却没有因为量大而得到多少优惠和折扣,似乎是买什么什么贵,和我们日常生活形成的普遍认知相悖。我们不排除在某些寡头垄断行业利用中国需求刚性获取暴利的情况,但其他供应多元化的行业则更多是由于供应能力跟不上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一旦中国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亚太天然气定价中心,我们不能让其变成能带来一时之利的操纵平台,摧毁市场信心和共识。对市场保持敬畏,于天然气行业如此,于整个中国也应如此。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中美化学家联合发现PM2.5雾霾颗粒最初形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及能源材料协同中心曾晓成教授和美国化学学会前主席Joseph Francisco院士研究组合作,发现了硫酸氢铵在大

0评论2016-02-23395

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暂缓调整油价
据发改委网站消息,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有关规定,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地区

0评论2015-12-16299

电价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 售电侧放开将形成“放开两头”格局
电价一向种类繁多,输配电价成本更是被认为不够透明,两者都是电力体制改革的要点。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3~2014年度全国电力企业价格

0评论2015-09-15198

海南省完善水电上网 电价形成机制
为完善海南省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海南省物价局近日发出通知,明确2014年2月1日以后新投产的水电站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36元(含税,下同)。

0评论2015-08-27176

李小琳:改进电价形成机制
时隔6年,记者再次借两会之机,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5%,电力体制改革,优化

0评论2015-03-12341

国家发改委:我国将完善电价等价格形成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巡视员欧鸿8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时说,我国将完善环保、水利工程、市政基础设施、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价格政策,鼓励社会投资进入重点领域。

0评论2014-12-09183

汪安南: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政府和农民共担农业水价成本
2014年5月29日10时,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汪安南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李原园接受中国节能网专访,详谈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0评论2014-05-0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