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2025国际零碳大会“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城市更新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2025-07-28 09:1742300中国节能网

2025年7月23-25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的“2025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简称“国际零碳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50多位城乡建设主管领导,300多位建筑领域资深专家,1300余名建筑企业代表等逾20000人汇聚一堂,围绕“双碳赋能‘好房子’绿色舒适,更新开启城市低碳运行”主题,共话城乡建设低碳绿色转型发展。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受邀参与本届国际零碳大会,并携手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专委会,联合承办“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城市更新专题论坛”:与来自政策制定、规划设计、技术研发、金融支持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的代表与专家,围绕城市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老旧小区改造、节能降碳机制创新、政策支持与金融赋能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在大会开幕式致辞 | 图源:国际零碳大会


借鉴国际实践案例探索城市转型路径


WRI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城市是实现减排的关键。WRI研究显示,基于2020年政策情景的碳排放预测,大规模推广现有可行的低碳技术和实践,到2030年中国城市可以比基准情景减少近48%的碳排放,其中近一半的潜力来自建筑部门。加强城市更新政策与气候政策的联动,可以实现“减排”和“发展”的双赢。然而,从‘筑基建’到‘焕存量’,绿色城市更新面临投入大、收益散、回报难的融资难题。



WRI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建筑环境全球负责人Roxana Slavcheva做主题演讲 | 图源:国际零碳大会


对此,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城市更新考核,二是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以吸引社会资本,三是加强双碳信息披露,让公开透明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成为管理和市场激励的基础。她表示,WRI将继续支持中国城市探索可复制的低碳转型与民生改善的双赢路径,并助力全球共享中国经验。


WRI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建筑环境全球负责人Roxana Slavcheva基于国际最佳实践经验,从塑造零碳韧性建筑的政策与法规、金融机构如何支持零碳韧性建筑创新,以及实现与推广零碳韧性建筑的商业逻辑,介绍了推动零碳韧性建筑主流化的关键要素,以及推广的建议行动。Roxana指出,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全球建筑领域的净零排放,需要把投资从2022年的1.1万亿美元提高到2030年的1.7万亿美元,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的资金需求来自中国,特别是针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中国的绿色金融还有可观的扩容空间,以更加有效地支撑绿色低碳城市更新。


聚焦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城市更新


7月24日上午,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主办,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专委会联合承办的“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城市更新专题论坛”顺利召开。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儿童投资基金会全球气候项目主任暨中国区首席代表刘强、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苗红,以及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徐小伟为论坛做开幕致辞。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做开幕致辞 | 图源:WRI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在致辞中指出,刚结束的第五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在“双碳”战略与新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应加快老旧建筑改造,创新节能降碳机制,完善政策与金融支持,学习消费端发力经验,共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建筑业低碳转型。



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全球气候项目主任暨中国区首席代表刘强做开幕致辞 | 图源:WRI

儿童投资基金会(CIFF)全球气候项目主任暨中国区首席代表刘强对推动城市和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需要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立碳管理的思维,既要减少运行碳排放,也要推动上游钢铁水泥等高碳部门的低碳转型;二是发挥好财政、金融、及市场手段的作用,去探索解决低碳改造面临的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三是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把各地区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和解决方案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复制和推广。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苗红做开幕致辞 | 图源:WRI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主任苗红指出,建筑节能是WRI的重点关注领域。机构的两个研究中心,可持续城市中心和全球能源转型中心,一直在开展跨领域的合作,通过示范项目、政策创新和金融支持来加速推动低碳和零碳建筑的落地。加强城市更新政策与气候政策的协同联动,将绿色低碳融入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升城市气候韧性、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徐小伟分享了在雄安新区进行的观察与思考,提出城市更新面临观念、技术、模式三方面挑战,认识到更新是发展模式与生态理念的变革,突破技术障碍,适配新环境,探索多主体参与的绿色低碳模式,认为当前迎来政策与市场机遇,期待专家们贡献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城市更新事业。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李迅、WRI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建筑环境全球负责人Roxana Slavcheva、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徐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旭佳、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行业直销部总监张思舟做主题分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李迅做主旨演讲 | 图源:WRI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李迅发表了题为“城市更新行动中的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的主旨演讲。他对城市更新行动、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进行了阐述,指出城市更新是系统性民生及社会治理工程,城市更新中寻找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关键在于低碳工具箱构建、区域适应性及应用场景,并给出判断依据。最后提出城市的“建筑-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

WRI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建筑环境全球负责人Roxana Slavcheva

WRI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建筑环境全球负责人Roxana Slavcheva分享了欧洲建筑节能改造的案例与经验。她指出,建筑能效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减排策略,如果大规模推广现有的最佳节能实践,并结合电力脱碳,到2050年全球建筑领域CO2排放量有望减少83%。她认为,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强韧性建设、促进包容性转型、出台激励政策和加强跨部门协调是欧洲能够成功推动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因素。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徐力做主旨演讲 | 图源:WRI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专业总工程师徐力发表了题为“城市中观尺度绿色低碳更新路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她对城市更新国家政策指引进行了分析,讲解了以政策、资金、产业、体验驱动更新的“四驱式”城市更新模式,并从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绿色技术指引等维度进行了深刻探讨,认为城市更新需因地制宜,把握政策、创新模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旭佳做分享 | 图源:WRI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陈旭佳研究员,以“微更新+岭南文化新地标”的永庆坊为例,分享了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广州经验。他介绍道,永庆坊改造采用了BOT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以盘活国有资产为着力点,开创了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的全新模式,为城市更新改造注入了新活力。他认为,破解城市更新改造融资难题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合理评估项目底层资产与改造后经营现金流收入,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以提高项目融资的可行性,未来可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城市更新REITs、城市更新产业基金等方面重点发力。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行业直销部总监张思舟做主旨演讲 | 图源:WRI

上海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行业直销部总监张思舟发表了题为“蝶变焕新,共建可持续的智慧低碳空间”的主旨演讲。他以暖通是建筑最大的能耗板块切入,分享科技赋能智慧低碳空间建设实践。美的通过“硬件+软件+服务”模式,运用新一代多联机、磁悬浮、高效机房及AI赋能的智慧管理系统等技术,助力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智慧化转型。


多方协同应对建筑节能挑战 绿色金融激活城市低碳更新

WRI北京代表处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温华主持圆桌讨论环节,与中建科技集团北京低碳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华北区域总经理苟堂、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区项目发展主任汪明明、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红春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经理赖玉珮,就“双碳”与城市更新协同、城市更新与绿色金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圆桌讨论| 图源:WRI

温华指出,截至2024年,所有的G20国家都未能达成国际能源署提出的每年2.5%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城市更新战略为破解这一国际性的难题注入了新的动力,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研究机构需要携手合作,抓住机遇,实现更大的气候、经济和社会效益。


针对“双碳”目标下的建筑减排技术实践与经验,中建科技集团北京低碳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华北区域总经理苟堂分享了北京首个光储直柔城市更新项目。通过BIPV+BAPV光伏、多源储能、纯直流系统及电网碳排放因子柔性互动,成功实现了“建筑从单纯耗电用户向产能用户、可调节用户的转变”,相比普通分布式光伏降碳量提升 10-15%。

关于金融支持社区零碳转型的国际经验,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区项目发展主任汪明明指出,社区零碳转型的投融资普遍面临供需方信息不对称、标准体系不健全、对接渠道欠缺、金融风险管理等挑战。可以借鉴欧盟、美国、伦敦等国际经验,通过专项基金、混合融资、以及绿色银行、社区能源合作社等下沉到社区的第三方,推动社区层面的投融资创新。

围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城市更新,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红春表示,《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对绿色城市更新项目类型覆盖更全面,新增绿色农房改造、绿色建筑开发运维及购买绿色建筑等经济活动类型,同时更突出建筑领域低碳与数字智能化导向。他指出城市更新部分项目公益性较强的特点与金融注重收益之间存在矛盾,建议通过“肥瘦”项目组合搭配的方式平衡收益,吸引投资者,同时推动绿色城市更新项目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消除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差,以推动绿色金融更高效的支持绿色城市更新改造。

关于推动城市更新方案落实及减排效益的经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经理赖玉珮分享了深圳通过对近零排放区试点全过程跟踪,将碳管控要求与国土空间规划结合,并搭建了建筑能碳监测平台等系统性探索,并参考上海市黄浦区碳效码分级管理等做法,推动行政与经济手段组合拳推动减排目标达成,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中国城市中大量老旧建筑能效水平偏低、改造率不足的现实,推动既有建筑的系统性节能改造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城市发展的关键路径。为此,应加快政策引导、完善激励机制,并借鉴国际经验,创新绿色金融工具,推动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扩展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

城市更新为建筑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契机,将释放节能减排、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多重效益。加强城市更新政策与气候政策的联动,将绿色低碳融入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升城市气候韧性、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关于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WRI是一家独立的国际研究机构,致力于增进人类福祉,守护自然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依托科学数据、专业洞察、全球网络,为食物、土地、水、能源以及城市等关键领域的政策完善与系统优化提供支持。我们拥有逾2000名专家与工作人员,扎根全球十余个重点国家和地区,合作伙伴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关于WRI城市/可持续建筑项目

WRI中国以城市更新为切入点,重点推动建筑节能改造。一方面希望结合中国多样的气候带特征,开展区域化的节能改造技术推荐和成本效益研究;另一方面希望推动金融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的交流沟通,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支持模式,促进更多的城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融入绿色低碳要素,让城市更新成为绿色增长的新动力。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