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首页 新闻分类 切换频道

甲烷减排亟待提速

2025-05-22 15:3791750中国能源报

甲烷减排亟待提速

1.2亿吨——这是全球能源产业每年产生的甲烷排放量。

国际能源署(IEA)在近日发布的2025年《全球甲烷追踪》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即使能源行业已经采取了降低甲烷排放的诸多措施,但全球石油、天然气、煤炭领域每年甲烷排放量仍居高不下,2024年卫星探测到的油气设施甲烷泄漏量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具有增温潜势高的特点,减少甲烷排放是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所在。IEA强调,要遏制甲烷排放高企的势头,各国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全球气温上升势头。

甲烷排放泄漏水平居高不下

报告指出,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生物能源占到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总量的35%以上,2024年全球化石燃料产业甲烷排放量超过了1.2亿吨,是甲烷排放来源的绝对“主力”。与此同时,通过对现有废弃油井以及煤矿进行观测,研究也发现,这一领域甲烷排放量在800万吨左右,占到整体排放量的5%左右。其中,废弃油气井产生的甲烷排放量约为300万吨,其中约有40%都来自美国。

同时,报告也指出,生物燃料不完全燃烧同样产生甲烷排放,包括农林废弃物、动物粪便、木材等在内的生物燃料经过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甲烷排放量也可达到1800万吨,现代化生物能源生产和消费则带来了大约200万吨甲烷排放。此外,农业以及废弃物领域同样是甲烷排放“大户”,部分厌氧工厂、垃圾填埋场以及废水处理工厂都可能是甲烷散逸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IEA也坦言,考虑到各国甲烷排放检测以及数据透明度可能存在不足,大部分国家都没有甲烷测量相关数据,这也意味着全球能源行业甲烷排放量或被低估,甲烷排放问题或较预期更为严重。

不仅如此,尽管全球化石燃料消费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业界普遍认为,甲烷排放量或还远没有达到绝对峰值。

现有技术足以支撑大幅减排

以天然气市场为例,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最新研究指出,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可降低大约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过程中天然气还将起到关键作用,其需求预计持续增长,但天然气产业本身的甲烷排放量也不容小觑,同样威胁既定气候目标。

伍德麦肯兹天然气和LNG研究副主席马西莫·迪·奥多尔多表示,天然气产业的甲烷排放问题应作为紧急事项加以解决,以确保其作为“桥梁燃料”的首要地位。

虽然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来源广泛,但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化石燃料产业仍是甲烷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实现化石燃料产业的甲烷减排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仅有约5%的油气生产满足了甲烷近零排放标准,全球甲烷排放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不仅如此,各国以及不同能源企业的控制甲烷排放水平差异巨大,从甲烷排放强度来看,差异可达到100倍以上。

对于油气领域,升级现有设备就能够有效遏制排放,具体措施包括改进密封设备、使用甲烷回收装置等。对于煤炭领域,提升煤矿甲烷利用水平,或者通过燃烧或其他氧化技术,都能够控制甲烷排放量。而对于废弃油气井以及煤矿,报告指出,及时堵塞不再运行的油井,进一步密封废弃煤矿,以及将甲烷转化能源利用或进行氧化处理,同样能够解决排放问题。报告认为,上述措施实际上都具备经济性,如果能够充分应用,全球预计将减少3500万吨甲烷排放量。

减排行动或带来“双重好处”

报告进一步指出,现存甲烷减排技术不仅已具备足够经济性,如果将甲烷资源化利用更是能够带来收益,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报告认为,考虑到当前化石燃料市场价格,如果采取有力甲烷控排手段,2024年全球能源市场可额外增加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不仅降低了排放量,更能够稳定能源市场供应。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解决甲烷泄漏和燃烧问题将带来“双重好处”:一方面能够缓解多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难题,另一方面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面向未来,报告建议,各国可通过贸易政策、经济刺激或技术支持等相应政策将有潜力大幅降低能源领域甲烷排放量,例如采取严格的甲烷排放强度控制标准以促进近零排放技术应用等。同时,全球各国也应加强甲烷监测力度,避免严重甲烷泄漏事件,提高数据监测水平。

甲烷排放控制难度虽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接近100个国家开始采取相应措施,甲烷减排前景可期。

近年来,我国在甲烷排放控制方面也已出台相关政策,2023年,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逐步建立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并有效提升甲烷排放统计核算、监测监管等基础能力,“十五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体系。不仅如此,山西、湖南等省份也陆续发布甲烷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我国甲烷排放控制已初见成效。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